郭松民:从用《红色娘子军》招待尼克松谈起


  01

  现在人们都喜欢谈论文化自信的话题。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都不缺少文化自信,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把文化自信遗失了。

  至于遗失的原因,要完全说清楚,需要一篇长文章,这里暂不展开。

  话说半个多世纪前的1972年2月22日,北京城出现了相当有文化自信的一幕:前一天刚刚到访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被中国方面招待观看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由一群挥舞着大刀和马枪的男女红军战士表演的芭蕾!

  如果联想到几十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只有宽袍大袖的古典中国人形象,却没有现、当代中国人(更不要说革命军人)的形象,我们就更能感受到这场演出的卓尔不群了。

  二十世纪接待外国元首的礼仪,包括检阅仪仗队、国宴、观看文艺演出等等。

  而用《红色娘子军》招待来访的外国元首,尤其是西方国家领导人,的确再合适不过了。

  首先,从形式上看,《红》采用的是芭蕾舞剧。

  这一艺术形式孕育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降生于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鼎盛。

  经过近五百年的流行与发展,芭蕾已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公认的高雅艺术。

  其次,从内容上来看,《红》讲述了被压迫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赢得自身解放的故事。

  用源自西方的芭蕾舞讲述中国革命故事,《红色娘子军》由此成为毛主席提倡的“洋为中用”的典范。

  《红》包含了双重主题:一是阶级解放,二是女性解放。

  其中阶级解放是女性解放前提和必要条件。没有阶级解放,吴琼花最好的前途,也无非是做南霸天的通房丫鬟,比起被鞭打、被关进水牢,这不过是换一种形式受压迫罢了。

  更重要的是,《红》通过“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公开宣示以及不断响起的《国际歌》旋律,最终指向的是世界革命与人类的解放。

  不言而喻,这同时意味着要推翻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统治。

  02

  但是,中国方面并不担心《红色娘子军》会让尼克松感到不适,也不觉得有必要为了照顾尼克松的情绪而对剧情或主题做任何修改。

  无疑,中国方面也不是为了故意让尼克松感到尴尬才请他看《红色娘子军》。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不存在任何的刻意。

  是的,没有什么客气的,也没有必要遮遮掩掩,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追求的就是全人类的解放,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查看余下3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8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毛泽东思想是集中华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马克思主义文化之大成。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自信。
0条回复
这的确是经过缜密思考,精心安排的。尼克松看《红色娘子军》没有什么不适的,资产阶级也标榜自己是“解放人类”的,他们也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他们自己也号称要解放奴隶,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就是推翻封建制度的资本主义革命,与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有相似处,不同的是由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这场由无产阶级先锋队领导的资本主义革命包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因素。
0条回复
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多少年来却总是感到“理亏”是的,有点挺不起来了!
0条回复
以前是精品文化,如今是快餐文化简称垃圾文化,看得你都不想看,洋垃圾都比本土垃圾好,所以哪来文化自信?看看抗战神剧,不懂革命的表演革命,不懂打仗的神编战争,反革命演绎革命者,哪来自信?
0条回复
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无产阶级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思想性,艺术性都是世界一流的。也只有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才会产生这样文艺作品。
0条回复
人民艺术创造奇迹,金钱艺术多产垃圾!
0条回复
样板戏,是中华民族文艺史上耀眼的明珠。
0条回复
光明磊落,立党之本。圆滑处世,多是小人。样板大戏,凝魄铸魂。文攻武略,天下归心。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