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 在“左右”交织的迷雾中,认清全球右翼政治势力
2011—2012年,占领运动(Occupy Movement)受全球瞩目。该运动被视为反映民众意愿的左翼进步运动。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占领运动同时具有右翼民粹主义的性质,因为一些参与者打出了反犹太主义的旗号,流露出种族歧视的内涵。
十年过去了。一方面,在占领运动中只发展出些许火苗的右翼政治势力已在全球范围内铺开,持续抬头。另一方面,左翼和右翼运动之间的界限已不再像20世纪时那样泾渭分明,它们彼此重叠、交织、渗透,难以分辨。
如何理解当下“左右”势力犬牙交错、扑朔迷离的全球局势?如何在其中识别并理解右翼势力的特点,探讨阻止其发展的策略?本文批判性地梳理由瓦尔登•贝洛(Walden Bello)撰写的《全球极右势力之崛起》(Counterrevolution: The Global Rise of the Far Right,下称《崛起》)一书,以及由纳塔利娅•马莫诺娃(Natalia Mamonova)和乔姆•弗兰科萨(Jaume Franquesa)编辑并参与撰写的一组题为《欧洲农村的右翼民粹主义》(Right-Wing Populism in Rural Europe,下称《主义》)的十篇特刊文章,提出分析当代右翼势力的方法。
图片来源: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01
何为右翼,何为民粹?
右翼民粹主义并不是新现象,我们能在20世纪找到它的历史渊源。右翼政治是对一系列相似而复杂的政治光谱的统称。
保守主义这个概念比较笼统,认同保守主义的政治主体对人性持基本悲观的态度,不相信平等、进步等现代理念。然而,他们并不崇拜过去,其核心价值和目标是维护既定秩序。民粹主义的内涵较为复杂,无论是左翼民粹主义还是右翼民粹主义,都致力于识别或捏造出迥然不同的、相互竞争乃至敌对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共同利益,以此为基础用政治手段将他们团结在一起,形成代表人民的具有共同政治目标的“我们”共同体,一起对抗非人民的“他们”。由此,民粹主义政治派生出了左翼民粹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