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举: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文化”

2023-10-24 503 0
作者: 梁举 来源: “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

1.jpg

  新时代以来,文化的作用愈发关键,文化的地位日益凸显,文化建设的任务也愈加光荣和迫切。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文化”呢?

  从文化生成看,文化具有历史性与阶级性。

  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包括物质、精神等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狭义的文化则特指精神文化。无论广义狭义,文化都与人息息相关,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那么,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最终由生产方式决定。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而人类的生产方式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更迭,“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会引起人类文化的变迁,从而使文化具有历史性。另外,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它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被群体所共同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为模式。

  文化还具有阶级性。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文化由人生产,而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表现为阶级的人。由人所创造的法律政治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文化形式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阶级利益、感情和思想。纵然作为个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超越阶级利益,甚至超越时空限制而创造出具有恒久价值的文化作品,但人类文化作为社会的产物则总是或深或浅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列宁对文化的阶级属性异常重视,他在《关于无产阶级文化》提出:无产阶级文化与资产阶级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无产阶级不能脱离包括资产阶级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是绝不是简单的继承和全盘接受,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加以改造和创新,必须把无产阶级的文化原则贯彻在其中,从而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

  从文化形态看,文化具有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集中表现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等。人类文化最初以民族为单位形成,空间上处于不同地域的民族因地理、资源、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不同,人们生活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也就存在明显差异。以此为基础,各民族形成具有自身风格和特点的文化。

查看余下5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