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贯通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时,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主义“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植入中国文化基因元素,并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并实现深刻贯通。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在扎根中国的过程中打上深刻烙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基因有机、有选择整合到理论体系中,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精神。
中华五千年文明造就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明等级”、“罕言利”、“重义轻利”的儒家德性伦理经济思想,以墨子为代表、突出“兼相爱、交相利”、“义利统一”的墨家重利经济思想,以老子为代表、提倡无为实际遵循规律而为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家经济思想,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具有改革精神、重视经济措施的法家法治思想,既具各家学派思想又兼备商人意识的经济巨著《管子》。
春秋末范蠡、战国初李悝,先后提出政府收购和抛售粮食以保持粮价稳定的国家调控思想;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提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奠基者;北宋王安石“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的利民富国强兵改革;明代张居正实行摊丁入亩的利民、厚农、重商“一条鞭法”改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扎根于中国五千年文明过程中,沉淀并吸收中国五千年思想精华。
二、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植入中国文化基因元素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时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都是一样的”。
每个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穿起本民族的“服装”,政治经济学具有国家民族性,不同国家民族基于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学,中国人的经济思维和价值判断,中国的劳动理念和中国劳动伦理精神,中国人商业风范和中国企业家精神,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丝丝相扣、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