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虬:评胡德平先生的民营经济观点
一、我的回复
胡德平先生在《三答紫虬先生——谁组织的“这一场大合唱”?》中质问道:(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你的态度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呢?”
回复:当然支持,但也有不支持。支持,是因为事关政治信仰、组织原则和纪律,必须遵守和支持。不支持的,是20多年实践证明主客观脱离,认识与实践脱节的内容。
1920年,布哈林在其的《过渡时期经济学》中指出,“既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瓦解是真实的,从理论上又证明它们的恢复是不可能的”,列宁批注并评论道:“只能是在实践上证明‘不可能’。作者没有辩证地提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列全集60,286)
在十月革命后的人类新的社会形态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有各种可能性,布哈林“从理论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恢复做出周延的否定式判断“不可能”,是过于武断了。在列宁看来,至少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主动的,有条件的,实践马克思利用资本以消灭资本的展望,如新经济政策,国家资本主义成为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的前阶;另一种是被动的,资本主义存在复辟的可能性。关于后者,毛泽东主席有深刻、系统的论述和初步反复辟实践。怎么能够“从理论上”断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恢复是“不可能的呢”?
因此,今天对一个讲话、一篇文章,甚至一个决议的总结,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上总结。特别是个人讲话中的一些内容,无论是否得到党的决议追认,都要联系社会实践、历史后果来评价。这是我们对“七一讲话”应有的辩证立场。
完整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做一些理论联系实践的分析,这些分析,难得有机会涉及,因此,我还要感谢胡德平先生给我一个系统论述的机会。
二、关于思想禁区
其实,关于对待党的决议文件和上级的讲话,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都有具体意见和态度。
1953年2月,毛主席在南京期间,多次与江苏省委负责人谈到:
“总之,领导人不要使大家感到莫测高深。上面的东西要经过你们过滤,筑坝。好的东西滤出来,臭水滤出去,在中央计划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指导、检查,从实际出发。过滤和从实际出发,我从井冈山起就是这样说的。”(毛年谱,2,40)
毛主席的提法并不是只对别人,他说“什么都应该一分为二,为什么我的思想就不能一分为二了呢?我的思想也是应该一分为二的。”“有的时候,少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毛泽东身边工作琐忆》,中央文献出版社,207)
邓小平同志也有段话:“党的路线同党的一切决议一样,总是要在实践中受检验的,这是毛泽东同志讲过多次的道理。不能说一种提法一经党的代表大会通过,就不能对它的正确性作任何讨论,否则下次代表大会怎么会提出新的提法呢?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决议,在下届代表大会之前,中央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得不作出必要的修改,是常有的事。”(邓选,2,183)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