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
马克思对于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最终走向灭亡之后的新社会的状况,一般很少做过具体的或者细节上的描述。对马克思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人类不断获得解放的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这也就是说,只要分工是自然形成的,即在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需要而产生的,并不是人类自身主动和自觉来组织进行的,那么每个个人都是不自觉地这个特殊范围进行活动的个人。每个个人都无法逃避这样的环境,无论他从事什么行业,那他基本上的在他的一生中都要从事同一个行业。工人永远是工人,农民永远是农民,牧民永远都是牧民,渔人也永远都是渔人。只要他要生存,他要养家糊口,他就不可能摆脱这样的环境,不可能摆脱这样的被强制性加在他身上的分工。“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者批判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人民出版社,第85页)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之前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没有工作职业选择的自由,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决定着人们无法进行所谓自由的选择。只有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消亡之后,人们才可能摆脱这种被强制的分工状态,从而具备了自由选择的可能性。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停滞或发展缓慢,还是能够得到更充分地发展,关键是看社会生产力是受到了阻力还是得到了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在马克那个时代,显然是对社会生产力具有较大阻力的,而且由于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而使生产力遭到了破坏。所以这样的阻力必然要得到清除。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又说:“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现代的资产阶级短缺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则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庆:消灭私有制。”(同上,第286页)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