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那时的年轻人所接受的教育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受压迫的人民没有得到解放。这个三分之二是怎么来的?大概是出于是这样的算法。当时世界上估计一共大约有三十亿人口,其中包括中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亚洲的越南、朝鲜、蒙古、以及拉美的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一共有十亿人口,其余二十亿人口都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当时的说法就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是已经得到解放的人民,而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是没有得到解放的人民。可能就是根据这样的理由,才有了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受压迫者没有得到解放的说法。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发现,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人们,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们,基本生活还是不错的,至少在很多方面的生活比我们要好过不少。所以有人也就讥讽着说,我们才是那应该得到解放的人口好不好?不过,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当时的发展水平确实不高,有不少人温饱也没有得到解决。国家整体都还很穷,在生活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人口确实没法比。然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在那个时候,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工业化的建设上,放在国防工业与国防科技的建设上,这首先是为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了国家安全有时候,不得不先要勒紧我们的裤腰带。面对这样的艰难我们不得有咬牙坚持和忍耐。
在六十年代,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对外关系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西方帝国主义封锁我们,苏联集团也打压我们,跟在他们屁股后来的一些小国也跟着起哄架秧子。在这里倒不是要检讨我们自己出了哪些问题,我们自己的问题肯定是有的。但是在当时,为了生存,首先而且必须要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和安全问题。于是,我们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战斗口号。
那时的中国人民没有其他选择,只有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条路,也就是在重重包围中要杀出一条血路。为了鼓舞全国人民,为了教育广大的青少年,我们当时的宣传教育也主要放在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的教育上。其中就包括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还有前面提到的要走革命化的道路,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等等口号与号召。至于所谓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还没有得到解放的问题,那也要看怎么说。发达资本主义人民的生活确实比我们要好,但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并没有消失。这样的好日子之所以存在也是有多种原因的。例如,美西方为了与苏联竞争,为了展示他们所谓自由世界的优越性,就普遍实施福利政策。老百姓的日子肯定就要过得好些。只是到了后来,苏联解体了,美西方不再需要装B了,这些社会公共服务的开支就大为减少,而有些国家老百姓所要缴纳的税可并不少。今天看起来,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好日子,在今天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至于广大发展中国家,那里的老百姓确实一直都很苦。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或者说们可以说,没有得到解放的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人口,那些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口绝对没有超过五六亿,如果扣除掉发生在发达国家的人口,那么剩余下的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或许不到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但依然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