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霸道总裁,豪门争宠”是臣妾主义文化
“这种文化是以不承认人格平等为前提的,是以接受、习惯、甚至享受自己的臣妾、奴才地位为前提的。”
01
日前,著名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汪海林在“2023答案年终秀”上演讲时,介绍了这样一个情况:
“中国的短视频,小程序剧,也叫投流剧,很多已经在美国被翻拍,就是霸道总裁,豪门争宠,老外看得如痴如狂。”
汪海林并不无讽刺地评论说,“中国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奇怪的姿势传播到了世界上。”
这样的消息,的确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无论如何,中国文化能够传播到海外,实现了“走出去”的梦想,理应感到高兴,但“霸道总裁,豪门争宠”之类,似乎并不太值得夸耀。
就这?
这些短剧在令“老外看得如痴如狂”的同时,也反过来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形象。
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种贡献,无疑应该包括输出(姑且让我用用这个词)优秀的、革命的、人民大众的文化,引领人类社会进步。
但是,“霸道总裁爱上我”、“宫斗”、“豪门争宠”等等,本质上却是一种臣妾主义文化、是一种奴才文化,这种文化是以不承认人格平等为前提的,是以接受、习惯、甚至享受自己的臣妾、奴才地位为前提的。
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历史悠久,臣妾文化、奴才文化也源远流长。“霸道总裁”和“我”的故事,不过是“明皇”与“贵妃”、“梅妃”故事的翻版,办公室里“大女主”所追求的,也无非是“总裁专宠”而已,还是把“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视为人生至境。
这种文艺,能够征服“老外”,恐怕就是因为历史底蕴深厚,剧作者把做臣妾的感觉表现得荡气回肠,在其他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人,要写这种短剧,可能还找不到感觉。
这种状况,不是孤立的,背后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泛滥。
比如,去年暑期档票房大卖的《长安三万里》,就视听效果来说,已经足以令迪士尼相形见绌,但其核心价值观,却还是士大夫的“忠君报国,封妻荫子”那一套【点击阅读】,相当陈腐。
由此可见,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后来的文化革命提出的反封建任务,还远没有完成。
02
一个文化共同体,向外输出什么文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人对这个文化共同体的印象。
韩剧、韩国电影塑造了韩国人的形象。
小时候看过很多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等等,塑造了我们对朝鲜的想象。
美国开发西部的历史,伴随着血与火,印第安人灭绝,环境破坏等等罪恶,但好莱坞居然从这段历史中提炼出了“西部牛仔”这一形象,并通过一系列的西部片,把牛仔塑造成了美国形象大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