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对“第二个结合”的进一步思考

2024-02-28 1929 1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北航老胡之闲话

  关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当庞大也相当复杂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恐怕还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和过程,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深入地了解它和把握它。

  在网络上,看到有些地方,或者有些单位,说起文化来,都是头头是道。在有些人看来,中国今天的发展,中国今天能不断走向强大,我们的文化是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过分强调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作用,如果只是笼统地说上一通,没有分析,没有提炼,没有对其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批判,则未必符合实际情况。我们总听到人们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为什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它又是如何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它在我们民族的崛起和复兴中到底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都不那么简单。

  记得在七十年代,我们看到一部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在这部影片里,就有朝鲜人指责当时朝鲜的某些知识分子,在面对日本侵略者对朝鲜吞并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的时候,朝鲜还是有一些知识分子完全不顾国家面临的危亡,依然还沉缅于所谓饮酒作乐、吟诗作赋的生活之中。当时朝鲜知识分子都在用汉字来写作。如果说朝鲜当时的读书人都在醉生梦死不一定合适,但至少在这部影片里,朝鲜所秉承的中华文化对于朝鲜抵御日本侵略方面,并没有发挥什么积极的作用。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建王朝在帝国主义步步紧逼的侵略面前,几乎完全没有招架之功,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来,一些爱国的文人,或者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挡不住帝国主义的这种侵略行径,于是有人开始对中华文化本身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中华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相比是落后的,在抵御西方的军事侵略面前是无力反抗的。在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里,这样的争论也是相当激烈的。批判中华文化的,多是认为中国应该从根本上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那些维护中华文化的,往往则表现了固守陈旧,不愿意发生任何变革。这两个方面的观点,今天看起来都有一定的片面性。那么中华民族的救亡与中华文化之间到底应该具有怎样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开始摸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我们的毛主席和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肯定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并且要将这种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但是我们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怎么办?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去解决文化方面的问题,但是在革命实践中,在探索我们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过程,以及在我们要解决党的建设,清除党内的错误思想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找到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