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 | 警惕制度软化:基层治理的危机


  摘要:为完成上级任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基层治理就容易出现制度软化的问题。所谓制度软化,就是通过制度变通来完成上级任务或者筹措完成上级任务的资源。取消农业税前,乡村干部为完成税费收缴任务,出现了制度软化问题,其结果就是基层治理很快陷入混乱。在一些地方,各个部门为扩大部门利益,不仅向地方和基层布置大量中心工作任务,而且进行严格检查问责,基层为完成上级部门任务,在治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也开始通过制度软化来筹措治理资源,应对上级高要求的中心任务,造成规范制度的瓦解,导致基层治理陷入困境。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警惕部门利益无序扩张,保持部门相对消极的状态,为基层治理提供积极结合基层实践的空间。

  关键词:乡村治理;村干部;“三农”问题;制度软化;部门利益;形式主义

  一、引子

  2023年底笔者到湖北H镇调研。因为医保连年上涨,农民越来越不愿缴纳医保,上级为保证医保缴费,给各个乡镇缴费进度排名,对排名靠后的乡镇进行通报约谈,于是乡镇也只能要求各村抓紧时间催缴,并对各村缴费进度进行排名,几乎是每天排名,每周通报“结账”。“结账”就是要点名批评进度慢的村的村支书,并让村支书做表态发言。结果有一次在“结账”会议上,负责这项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在批评两位村支书时没有掌握好尺度,两位村支书当场站起来离开,“结账”会尴尬收场。

  H镇一个村支书说:因为领导批评,有一个村支书撂挑子不干了,只能安排镇干部去代理村支书。镇干部代理村支书特别累,因为群众根本就不听镇干部的。乡镇最怕村支书辞职,因为想找一个有能力的合格村支书不容易。这个村支书说:有一次镇主要领导批评他,他当场就说“不干了”,镇主要领导立即转变态度,说只是说说而已。所以,镇里工作有很多难处,比如,在各项工作“结账”会上,镇干部说话尺度也不好把握:说得太轻村干部顺着杆子向上爬;说得重了村干部又会撂挑子,导致有的镇包村干部到了村里难以推进工作的局面。

  H镇出现的这种微妙关系在全国具有一些普遍性。2023年底笔者还曾到河南两个县调研,乡镇十分头痛的问题都是村支书辞职,而要找到好村支书却很难,这使得有的包村乡镇干部的主要工作变成找到一个好的村支书。

  当前,乡镇工作还有其他难处,比如,上级布置大量硬性任务要求乡镇完成,不能完成就通报约谈,甚至很可能受到处分。一旦被处分就会影响该干部的晋升进而影响其政治前途。乡镇因此不得不将任务分解到村。与乡镇有正式编制的干部不同,村干部只是拿误工补贴的农民,因此,村干部随时可以辞职。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