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基层一线负重前行,“小马拉大车”累在哪?
“小马拉大车”通常是指个人或集体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近年来,一些地方尤其是乡镇和村社两级存在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现象,由此造成负担过重,这一现象被称作基层治理的“小马拉大车”。
不少基层同志对这个问题比较有感触。就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等形象的比喻,它们都道出了基层工作、基层干部的现状。
那么,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在推动解决这一问题中该注意什么?
文 | 之江轩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ID:zhejiangxuanchuan),原文首发于2024年3月28日,原标题为《“小马拉大车”累在哪》。
1
“小马拉大车“的两个原因
“小马拉大车”形象描述了部分基层一线负重前行的状况。我们可以从两个问题去理解它所形成的原因。
第一个问题,“小马”何以小?
社会治理架构犹如一座金字塔,处于金字塔底部的基层一线乡镇街道政府拥有的职权相对较小。像人事编制、土地管理、交通执法、环保督查、教育和卫生监管等地方治理的职权,一般只到县一级。而在乡镇基层,项目决策、资源调配和行政执法等职权都比较少。对于那些下放到属地的工作任务,基层的主要职责是抓执行、抓落地,自主权并不多。
同时,相对于当前基层承担的职责和事项,总体上来说基层的人手是比较短缺的。再加上一些地方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因此前往基层工作并非很多年轻人的首选。在一些偏远地区,优秀人才“招聘难”“留住难”等问题比较突出。这样一来,基层工作力量更加薄弱,干部人才队伍青黄不接。
第二个问题,“大车”大在哪?
首先是摊子大。点多、面广、事杂是基层工作的显著特征。某地调研报告显示,当地乡镇承担着五个类别152项职责事项,与县直部门共同承担六个领域221项共担事项。一些乡镇干部纷纷感叹,件件工作都是重点,样样事情都要管、都要操心。
其次是难度大。基层各项工作,许多涉及土地、资金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有的问题历史背景复杂、牵涉面众多,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对基层干部的沟通协调能力、群众工作本领等要求很高。有人说,经过了基层的千锤百炼,以后干什么工作都不怕了。
最后是责任大。作为执行中的关键节点,基层也是“责任超载”的末梢。因为有“属地管理”制度,任务和责任一般都会传导到基层。一旦出现问题或事故,“板子”往往打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