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驳“生产队及集体所有制社会就实质是养懒人”
今日看到了《生产队及集体所有制社会就实质是养懒人,懒人应该被社会淘汰》(今日头条:首发2024-08-07 11:41·江河惠)一文。作者认为“生产队及集体所有制其实是养懒人的机制”,“在过去的农村生活中,为何有人会批评生产队养懒人呢?实际上,这种指责主要源于当时的工作分配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那个时期,整个村子的财富都是通过集体劳作获得的,每个人的劳力付出都被转换成等量的工分。然而,无论一个人付出多少努力,工作成果如何,最终得到的工分都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开始算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们认为既然努力与否得到的回报相同,那又何必如此辛苦呢?于是,大家纷纷开始寻找各种偷懒的机会,而忽视了对集体责任的担当。久而久之,这种懒惰的心态逐渐蔓延开来,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从作者所说的情况来看,他对人民公社的工分计酬制度并不真正了解,因而想当然地推想生产队社员的劳动状态,因而得出了所谓的“生产队及集体所有制社会就实质是养懒人”的错误结论。另一方面,这一错误结论的形成,也与作者对于企业经营机制,特别是公有制企业的按劳分配机制缺乏起码的常识有关。
我们先来看一看基本事实:
1,我国在1956年的人口是6.23亿人,而1983年是10.3亿人,在二十多年的人民公社时期增加了四亿多人。从养活6亿多人发展到养活10亿多人,这是养懒汉生产队能做到的事?也就是说,我国农业在人民公社的二十多年间,从养活6亿多人发展到养活10亿多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了60%以上。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这种发展速度,足以说明人民公社基本制度的有效性,所谓生产队养懒汉的说法完全是站不住脚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之所以形成了人口红利,正是因为人民公社的发展为改开之后的经济发展准备了足够的劳动力后备军。
2,在人民公社时期,一个家庭,夫妇两个劳动力常常需要养活一个七、八口之家,要负担三、五个孩子的生活费用,如果人民公社养的都是懒汉,那这七、八个人靠吃西北风生活?夫妇两个劳动力怎么养活三、五个孩子到成家立业?难道西北风能够括下粮食来?
3,人所共知,人民公社时期有一些搞得不好的生产队是要吃返销粮的。如果返销粮不够吃,那这些队的社员就要出去讨饭吃。如果生产队养懒汉,怎么会有搞得不好的生产队的社员出现讨饭的现象呢?搞得不好的生产队要出去讨饭,这一事实恰恰说明人民公社不养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