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说说公有制与劳权的关系和劳权经济内在涵义


  已星星也就《问题不在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一文发表了评论(今日头条:已星星也,2024-08-04 09:04)。他说:“劳权经济是个好词,问下,既然劳权替代产权,那么,很显然的逻辑是,企业的产权是劳动者所有,那么工资是不是就不该给了?年底分红决算就是了,也很显然,A村的产权肯定是A村劳动者所有,B村农民肯定不该有,那么是不是说中国烟草属于全体烟草职工的?中国移动属于移动员工的?”

  对于上述问题,在讨论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文章中我已经谈过。公有资产具有大范围的整体性,因此,单个的企业是不能作为独立的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本质上只是一个劳动实体:即劳动者联合起来,利用公有资产,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个人的消费需要和公共需要的经济实体。注意,这里的劳动实体,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在劳动所有权基础上运行和发展的经济实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公有的生产资料处于保值状态,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消费价值量或劳动收入的波动

  公有制企业一一国有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由于客观上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因而劳动者是唯一的生产主体(唯一可以作为企业生产结果利害的承受者)。而当一个企业由劳动者来经营,并以满足劳动者的消费需要为目的时,这时体现的权利要求,就是劳动所有权,而不是资产所有权(单纯的资产者都已经消灭了,所谓的资产所有权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因此,公有制企业是应该在劳动所有权的基础上运行和发展。因此:

  公有制企业不存在产权要求,只存在劳权要求;

  公有制企业是劳动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即体现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要求的企业形式;

  公有资产,已经成为满足工人生活消费需要的物质手段;

  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成为生产主体,因而不再是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相反是工本雇佣资产的生产方式;劳动者或工人谋取利益的本,是以劳动为本,是以工为本,而非以资为本,是工本经济而非资本经济。

  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者虽然也是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但无论是以个体形式出现还是以集体形式出现,企业劳动者都不是完整、独立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因而他们没有权利用国有的或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来承担经营责任,而只能以自己的劳动来承担经营责任。也就是说,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必须在公有资产保值的前提下运动和发展。

  事实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了作为劳动实体的运行模式,那就是“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在这里,“补偿消耗的”放在第一位,是保证企业在公有资产保值的前提下运行和发展;“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是在个人收入分配之前满足公共需要项目的扣除(包括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余下都是自己的”是把个人收入的价值量作为生产成果以余额的形式出现,从而能够使劳动者的收入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变化的波动,从而形成公有制企业有效的经营机制。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