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关于人民公社的四问四答


  今日无意间浏览头条,看到了《试问至今仍不认可"包产到户"而竭力赞美人民公社的人》(今日头条:个人定位,2024-07-09 16:02)一文。文章的内容如下:

  “试问至今仍不认可‘包产到户’而竭力赞美人民公社的人:

  人民公社这么好,为什么实行了几十年解决不了农民的吃饭问题、农村的发展停滞不前?

  人民公社这么好,为什么亿万农民不喜欢?

  人民公社这么好,为什么如此‘短寿’?

  人民公社这么好,为什么四十多年后,没有地方重走那条路?

  路好走不好走,只有走路的人最清楚,人民公社好不好,亿万农民最有发言权。”

  在这里,作者是提出了四个问题。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曾经的公社社员,本人也经历了从人民公社到分户单干的全过程,对生产队的集体生产过程,对分户单干的作业状态,都是过来人。相比之下,我当然是赞美人民公社的体制的。因此,我想就此四个问题作出回答:

  一,人民公社这么好,为什么实行了几十年解决不了农民的吃饭问题、农村的发展停滞不前?

  很显然,作者这个问题提得很荒唐。

  在人民公社发展的二十多年中,我国人口从1956年的6亿多增加到1983年的10亿多,净增加了4亿人口。也就是说,人民公社体制条件下的我国农业生产力从养活6亿人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到养活10亿,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人民公社前期,由于各方面的条件跟不上,粮食增长的速度超不过人口增长速度,吃不饱的现象的确存在,但从1964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进入了一个长期的上升通道,处于一个稳定增长时期,恰恰证明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优越性。

  至于作者说到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的发展停滞不前,这完全是不符合事实的:人民公社的第一个变化是电力化的实现,从没有电到有电,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此后,人民公社又进一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水利化,这更是了不起的伟大工程。农业的水利化使我国农业从靠天吃饭发展到了旱能灌,涝能排的旱涝保收状态,这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此外,人民公社条件下的农田种植管理科学化的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开始,即从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而言,人民公社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明显的、不断的提高;从农村的发展来看,从没有电的生活到有电的生活,从信息隔绝到家家通广播,从文盲普遍到村村有学校,普及实践中学教育;从没有医疗到医疗卫生体系的全面覆盖,大队有卫生所,公社有卫生院,老百姓看病方便又便宜;所有这些对中国农民来说,是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巨大发展。这停滞不前的判断又从何谈起?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