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庄归来谈“人民公社”
早就听说“周家庄是全国唯一仅存的人民公社”趁着这次到保定旅游之机,相邀另外二位朋友,不顾三十几度的高温,迫不及待乘K894次列车来到晋州市,此时天色已晚,一下火车连忙打听到周家庄的交通路线,想夜宿周家庄,尽快目睹心中神圣的地方,见到我梦中常常怀念的人民公社社员。
的士师傅告诉我们,此时周家庄的旅游景点已经关闭,且周家庄没有旅社,只能在晋州市住宿。
是司机为了揽宿客在说谎,还是真有其事?
堂堂全国闻名的人民公社,难道没有人民旅社?没有公社食堂?没有夜生活?
后来的事实告诉我,真的没有,除了买票才能进去的旅游景点采摘园内,有完全商业化的,供外地游客的宾馆和酒店外,没有老百姓就餐的公社食堂;
也没有像南街村那样,一到晚上就有为数众多在广场上载歌载舞的公社社员。
进一步的参观后,给我的印象是,说周家庄是人民公社言过其实,真实的周家庄是一个没有包产到户,以生产队为基础集体合作社。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它既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级政权机构;既要负责全社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也要管理工农商学兵(民兵)等各方面的工作。
人民公社早期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有些公社宣布对社员的生活实行“七包”“十包”,甚至“十五包”“十六包”,即包下社员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教育医疗等各种基本生活费用。
说周家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公社,是事实依据的。
首先周家庄的招牌全称是“周家庄乡人民政府”,与全国各地乡镇组织并无差异,乡镇干部都是国家公务员,全部由国家委派。
只是周家庄乡下辖的十几个村民委员会,现在还称呼为一、二、三、四……生产队,生产队的土地当年在社长雷金河的坚持下,没有包产到户,至今还在集体耕种,社员用计工分的形式实行按劳分配。
大家知道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整个公社除了履行一级基层政府的党、政、法等职能外,还是要经营农林、牧、副、渔;还要办工厂、学校、医院等。而周家庄乡政府没有经营这些经济实体,原有的经济实体,据说除建筑公司外其余企业都被承包或租赁给了私人老板,故不具备人民公社完整性质。
其次,由于简单依靠农业和(慕名而来的少数旅游者支撑的)旅游业,集体经济捉襟见肘,据了解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干活的也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是一些留守老人,比其它地方优越的是还有一个集体组织,只要身体健康、勤劳发奋,每年出满勤也能挣2—3万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