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为什么说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第一次有力冲撞,可能不是一场我们期待中的产业革命,而可能是一场慢性而温和的经济衰退
在《截止目前,人工智能对弱者并不友好》一文的最后,我说:
直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对弱者并不友好。我甚至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第一次有力冲撞,可能不是一场我们期待中的产业革命,相反,可能是一场慢性而温和的经济衰退。这个话题容后再谈。
今天我们就谈谈这个问题。
现在,人们其实很期待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因为,在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上一轮技术革命的潜力就开始枯竭,新的能够促发一场产业革命的技术创新陷入停滞,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存量时代,经济增长普遍显露疲态。现在看,全球化的逆转与此也不无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寄希望于一次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而这当中最有希望的突破点就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
事实上,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给了人们一种充满希望的图景。虚着点说,人工智能提供了这样一种前景,人类只需要躺着,人工智能就能完成一切工作,至少是绝大部分工作。现实一点说,人工智能的进步,会促使很多行业进行深度改造,从而大幅度提高效率。这意味着,财富的创造将出现一个划时代的质的飞跃。
但这只是一种前景。当这个前景还没有充分展开的时候,另外的一种迹象却出现了。
几天前,在一个微信群里聊天时,一位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学生说:这美国吧,经济增长,股市大涨,物价也疯涨,高科技金融业也处处裁人,大家日子不好过,那增长的都去哪儿了呢?孙师也给分析分析。因为是微信聊天,我又做过她的班主任,互相比较了解,我就用比较简洁又有点开玩笑的方式回复说:找完华尔街找硅谷,最后抓AI。
这位学生回复说:孙老师说得对。现在10个人里8个学计算机,两个学经济(美国本科有金融的不多),那8个学计算机的5个半去读AI博士。她接着说,我认识一人家里俩孩子都失业了,一个是华尔街的trader,最热的工作,才工作一年。
尽管失业现象在今天当今的时代已经是司空见惯,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裁员潮有两个独特的背景。一是裁员潮发生在疫后经济反弹之时,尤其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二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换言之,这次的裁员潮发生在经济红红火火之时。
这次对话涉及的实际就是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失业问题。
就在差不多时间,我看到第一财经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报道,题目是《担心经济衰退与人工智能冲击,全球大型企业“减员风暴”愈演愈烈》。为了省略查资料的麻烦,我们就直接用这篇报道提供的资料来看看美国的失业情况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