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文科专业再也不要脱离实际了

2024-09-17 2231 1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北航老胡之闲话

  1964年8月29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对他们讲了一些有关中国教育方面内容的话。其中有如下的一段:

  大体上可以说,搞工业的知识分子比较好些,因为他们接触实际。搞理科的,也就是搞纯科学的差一些,但是比文科还好一些。最脱离实际的是文科,无论学历史的也好,学哲学的也好,学经济的也好,都太脱离实际,他们最不懂得世界上的事情。

  毛主席对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判断,应该大致是准确的。当然,客观地说,毛主席批评脱离实际的是文科,并不是说搞文科的知识分子都不是好人,而是说搞文科的脱离实际的比较多。例如费孝通是搞社会学的,他的社会学研究长年都要进行田野调查。这样的研究还是比较联系实际的。但是,研究历史、哲学和经济学的,可能表现得就不太联系实际,或者在联系实际方面做得就不太好。

  近年来,在网络上经常出现关于所谓民国大师的话题。严格说来,这些被冠以大师帽子的学者,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文科的。而在研究文科的这些被称为大师的知识分子当中,大多又都是研究古文经典的。这话说起来,对于中国古代的文章著作,不但应该研究,也确实需要研究。但是这种研究还是要联系实际的。脱离实际,就事论事,就文论文,这样的研究到底有什么意思?那些吹捧所谓民国大师的人们,只是说他们学问如何之好,品格如何之高。可是他们到底具体在搞些什么,这些吹捧文字大多语焉不详。他们搞的这些东西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到底有什么用。更是一字不提。当然,有人会说,他们研究的学问是无用之用。这个所谓无用之用的说法,不是在什么地方都乱用的。如果我们在太过侧重功利方面之用,比如,研究文科能发财吗?对于这一类问题,有的文科研究确实不可能发财,还有一些其他学科如考古也不能让个人发财。像考古这种学科能有用的话,确实也就是无用之用。但是对于国家、社会、民族来说,对任何文科学科总讲所谓无用之用的话,显然就是严重脱离实际的了。

  例如,研究历史需要考据。考据的目的是什么?要尽可能找到历史的真相。有人说,历史没有真相,是因为他们只相信,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想让她成什么样子就可以打扮成什么样子。很显然,这样的说法过于偏颇。有的时候,确实无法完全搞清楚历史的真相,但不等于说,如果通过认真全面与踏实的研究或者考据,就什么真相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这样的说法根据不足。有的事通过认真的研究考据,还是能找到某些真相的。

  历史中对真相的要求,实际上也不排除可能进行古为今用的研究方面。历史是一面镜子,可能这面镜子不会完全无误,毫无遗漏地、极为精准地映射出今天的社会现实,但总有某一部分、某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某种角度来对今天的实际有所启示。有位历史学家,长年进行野外的田野调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写出了多部口述史著作。这些经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确实对当年的历史给出某种相对真实而又生动的画面。这对人们了解当年的历史很有意义。当然,在口述史中,对同一个事件,多人的回忆并不完全不一致,就是说,可能出现误差。但即便存在误差,但仍然能够从中发现一些真实过程的脉络和痕迹。而且,人们也能从中找出那段历史时期与今天时代的某种发展的脉络和有机的联系。这样的历史研究就没有脱离实际。但是在历史领域,做这样研究工作的人还是太少了。

查看余下5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