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伊朗反击正中以色列下怀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01
当地时间10月1日晚,伊朗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
伊朗方面称,为报复以色列暗杀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伊朗革命卫队“瞄准以色列重要军事安全目标,发射了数十枚弹道导弹”。
有伊朗媒体披露,此次袭击中首次使用了超音速弹道导弹。以色列军方则表示,经初步估计,至少有180枚来自伊朗的导弹袭击了以色列。
伊朗导弹袭击的效果如何?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地下掩体一边躲避伊朗导弹,一边声称:伊朗的袭击“失败了”,“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因此挫败了此次袭击。”
这一画面颇具讽刺意味。
网上大量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视频,并不支持内塔尼亚胡的断言——因为只有很少的伊朗导弹被拦截,绝大多数导弹都击中地面目标,发出巨响和耀眼的光芒。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消息:
一是,以色列医疗系统的血库告急,红大卫盾会已经呼吁以色列民众紧急献血;
二是,以色列已经禁止本国居民发布伊朗导弹命中情况的现场视频与照片,如有违反,将会被捕和判刑。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面积大约只有北京加上天津这么大。
由于无法判明伊朗导弹的确切目标,以色列全国都拉响了防空警报,人人都要进防空洞,或就地隐蔽。
也就是说,在伊朗导弹袭击期间,相当于以色列整个国家都屏住呼吸,匍匐在地。
概括来说,伊朗的导弹袭击是真实的,给以色列带来了恐惧和损失也是真实的。
这意味着,现在已经不是十九世纪——欧洲的白人殖民者可以用先进的热兵器,随意射杀只有标枪和短刀的印第安人,而自己安然无恙。
一年来,以色列曾经肆无忌惮加诸于加沙人民头上的死亡和痛苦,正部分地回到以色列自己头上。
内塔尼亚胡的宣布,不过是为了勉力维系以色列“不破金身”的神话罢了。
对以色列全国上下弥漫的战争歇斯底里来说,的确是“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一旦以色列民众意识到,以色列并没有“不破金身”,不享有可以伤害别人却不被报复的特权,以色列的国内情势将发生重大变化。
02
伊朗的这次反击,已经拖延了太久了。
一段时间以来,“伊朗要投降了”之类的说法,到处流传。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看,,伊朗之所以对以色列持续的骑脸输出,采取隐忍态度,说到底,恐怕还是不愿意和以色列,以及以色列背后的西方,爆发大规模的全面冲突。
但是,从近代以来世界战争的历史经验来看,“隐忍”从来都不是维护和平的上佳选择,尤其是面对以色列这样的夏洛克式【点击阅读】的对手。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