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言:美国码头工人大罢工冲击全球供应链,中国外贸损失几何?
当地时间10月1日,由于劳资双方未能就新的劳动合同达成一致,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宣布其所属4.5万名成员开始罢工,罢工覆盖了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的30多个主要港口,从缅因州一直延伸到德克萨斯州,涵盖了美国最重要的集装箱进出口港口。
这是自1977年以来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港口码头工人的首次大规模罢工。这些港口每年处理的国际贸易货物价值约3万亿美元,占全美集装箱出口的68%和进口的56%。
据摩根大通的估算,此次罢工每天将给美国经济带来38亿至45亿美元的损失,涉及从集装箱运输到汽车物流的多项关键贸易活动。有分析认为,此次的港口罢工事件有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严重受阻甚至于中断。同时,该事件也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重大影响。
事件背景和起因
(一)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要求加薪和增加福利待遇的要求遭到拒绝。
此次罢工的起因是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与美国海运联盟之间的劳资谈判破裂。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代表着45,000名工人,他们的主要诉求集中在工资涨幅、福利待遇以及对港口自动化的抵制。美国海运联盟代表港口雇主,提出了一份包含50%薪资增长、三倍退休金以及加强医疗保障的最新合同,但遭到了工会的拒绝。
工会认为,该提案未能满足其核心需求,尤其是在应对自动化威胁方面。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主席哈罗德·达格特表示:“美国海运联盟试图通过这份合同维持其在美国港口的巨额利润,却未能为带来这些财富的工人提供合理的补偿。”在9月底的最后一轮谈判失败后,工人们选择罢工,要求更好的合同条件。
(二)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和美国海运联盟双方在涉及港口自动化的问题上立场对立,相关谈判陷入僵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港口自动化成为行业趋势,全球多个港口纷纷引入自动化装卸设备,以提高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然而,这种趋势引发了美国工人对失业和工资停滞的担忧。此次罢工的核心争议之一是港口自动化的增加。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要求对自动化实施更多的限制,避免港口自动化取代人力工作岗位。
在自动化问题上,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认为这将导致美国工作岗位流失,资金流入外国航运公司。工会还提出,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应伴随合理的补偿措施,如工资保障和额外培训计划。而美国海运联盟则认为,自动化是全球港口竞争中保持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因此在未来的港口发展中不可避免。这导致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和美国海运联盟双方对任何涉及自动化的协议都持强硬立场,导致相关谈判陷入僵局。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