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霞 | 大逆转: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变迁
导语
近日,关于“免费医疗是否可行”的讨论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免费的就是最贵的”俨然成为反对者的口号,其大体思路可以总结为:全民免费会导致医疗资源不足,从而使看病难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基于此,食物君曾推送了《免费医疗不可行?》,以呈现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新中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所创造的医疗奇迹。
本期文章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变迁情况进行了深入梳理,展示了从毛时代到改开后,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下的两类公共卫生体制。在作者陈美霞老师看来,毛时代的中国选择了异于西方医疗模式的公共卫生体制,在“为工农兵服务”“预防为主”“中西医相结合”“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项方针指导下,开创了合作医疗体系与赤脚医生制度。其中,合作医疗体系以人民公社为支付主体,为农民提供预防性的服务、基础医疗和疾病治疗服务。赤脚医生制度则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传统西方医疗教育进行革命性改造,进而培养了大批不同于西方精英医师的“为人民服务”的医疗工作者,以应对农村专业医疗人员严重短缺的挑战。
然而,随着公社的解体以及市场经济的实行,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从预防为主转变为医疗为主;合作医疗体系瓦解;赤脚医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乡村医生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群众运动退出医疗卫生工作;中西医结合的政策取向变为更依赖西医;医疗资源日益从农村转向城市。种种变化被陈美霞老师生动地总结为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大逆转”。
虽然,在政治经济制度已然变革的情况下,完全复刻曾经的历史经验并不容易,但毛时代对于公共卫生体制的探索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想象。当我们跳出市场模式、西方模式的逻辑回顾新中国“免费医疗史”的时候,对于免费医疗的讨论也许将不再局限于“是否可行”,而是“怎样可行”。
作者|陈美霞
责编 | 阿大、侯Q
排版|童话
作者以及本文背景介绍
陈美霞
陈美霞老师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杰出学者与实践者,现任台湾省成功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特聘教授,同时担任台湾省公共卫生促进协会常务理事。
在上世纪70年代陈美霞老师到美国求学,因此与留美台湾左翼青年结缘,从而逐渐受到毛泽东思想的启蒙。1996年,陈美霞老师返回台湾,开始投身于台湾省的公共卫生事业。在成功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她不仅开设了多门具有前瞻性和批判性的课程,如《健康与医疗的政治经济学》《新自由主义与公共卫生》等,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卫生体系的社会责任与改革方向。2003年,在非典爆发之际,陈美霞老师号召公卫领域的知识分子和工作者共同开展“公卫教育在社大”的行动,并在2008年正式成立了台湾公共卫生促进协会。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