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夫:向往与怀念——参观韶山游客量的历史变迁

2024-09-09 2651 0
作者: 肖志夫 来源: 红歌会网

  今天,2024年9月9日,是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8周年纪念日,北京“心悟”问我准备写点什么,我这几天也一直在琢磨,该写点什么呢?

  我突然想到一生中多次参观韶山的经历,发现韶山的游客量大致出现过3个阶段性的变迁:20世纪60、70年代是“火车向着韶山跑”;80、90年代是“门庭冷落车马稀”;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是“游人如织”。

  “火车向着韶山跑”,那是因为韶山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人民满怀对伟人的无比敬仰和对他满门忠烈的深切怀念。

  那个时期,韶山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曾经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追寻革命真理,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到这里接受毛泽东思想的熏陶。每个中国人,自他懂事那天起,就渴望着能来韶山参观。

  在同龄人中,我算是幸运儿了。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外公就带着我和小妹来到韶山参观,那种感觉是非常神圣的并带着几分朦胧。

  在我初中快毕业的时候,学校组织60多个学生组成参观团,我以“副团长”身份再次到韶山参观,一路上专门负责整队集合。那次是走路去的,我们扛着红旗,日行50公里,赶到湘乡县城。进城已经是晚上,我们饿着肚子找旅舍,找了好几家都是“客满”,但大家没有半点怨言。后来还是我们班肖立新同学的姐姐帮了忙,她在湘乡县汽车站工作,给我们解决了吃住问题,第二天还找了一台公共汽车送我们到竹鸡段。30几个座位挤了60多人,虽然汗臭难闻,但大家个个精神抖擞,还高唱着革命歌曲。到达竹鸡段之后,还得步行好几里地,才能到达毛主席家。头天大家个个都累得脚腿酸痛,每个人脚上至少打出一个水泡,我穿着妈妈做的新鞋,脚跟磨出泡,泡又烂了,血肉模糊,但我咬着牙关,一步不放松,还要给同学们鼓劲加油。过了一个晚上,同学们的腿像灌了铅似的,寸步难行,但只要老师说一声“毛主席家就在前头!”大家马上就来劲了,毛主席就像神一样支撑着每个人的精神……

  【2000年春节作者一家参观韶山】

  门庭冷落车马稀”,那是因为有那么一小撮坏人恶意打压、贬低、损害毛主席的光辉形象,使人民受到了蒙蔽和欺骗。

  那个时期,参观韶山的人很少,让我印象最深的是1982年8月13日,我当兵在湘潭军分区电影组工作,奉湖南省军区的命令,让我们到韶山放一场电影,慰问来湖南录取大中专新生的招生同志。

  那天下午,湖南省招生办派了一辆面包车来接我们。我在日记中写道:当我们到达韶山宾馆时,我发现眼前一片荒凉的景象,看不到几个人影,宾馆前面宽阔的地坪上狼籍地堆放着一些稻草,一个卖冰棒的老太太带着她的小孙女在这里守侯着,希望晚上放电影时能做点生意。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与我小时候来到韶山看到的景象有着巨大的差距。当我走向韶山宾馆大门时,我的两只脚不由自主地停住了,因为我忽然看到了左前方屹立着一座雄伟壮观、高耸入云的山峰,那就是著名的韶峰,如今只有她依然如故,在灰暗的黄昏中保持着不变的巍峨雄姿。

查看余下3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