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的好处
统合治理: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运作机制分析
魏程琳 褚庆宜
摘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举措。乡村市场化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通道,也会诱发市场和社会的双向运动,陷入两败俱伤式的效率损失困局。党支部拥有政治信任、社会信任和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权等治理资源,具备统筹协调地方市场与社会关系的潜力。陕西Y村党支部通过股权改革构建“你中有我”式的市场利益共同体,推动农民共享市场收益促进共同富裕;通过再造新集体组织、塑造新集体观念,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柔韧的社会基础。党支部和集体经济是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统合治理机制突破市场与社会二元分析框架,拓展了乡村市场化议题的研究视野。
习近平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1](p.71)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及共同富裕的正确政治方向。[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举措。
201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3](p.35)早在1990年代,党中央就提出“双强双带”工程,鼓励先富群体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动村民富裕和村集体经济发展。[4]不同于先富群体带动模式,党支部领办模式不但强调村支书等精英人物的作用,更强调党组织的作用。[5]基层党组织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领导作用的村庄主要有两类:一是少量坚持走集体工业化道路,采取高积累、高福利模式的集体经济村庄,[6]二是各地正在探索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的村庄。[7]
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发展在地化经济助推农民分享市场收益。问题在于,在乡村迈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市场与社会能否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善治的双重目标。有学者指出,乡村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通过党组织领导、基层民主决策等策略融合多种制度逻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社集体统筹,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在乡村共同富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进一步理清基层党组织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机制,对于我国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