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朱凤云: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2024-12-01
作者: 叶丽、朱凤云 来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起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恩格斯克服自己日益严重的眼疾,夜以继日地整理出版马克思的遗稿,广泛传播和全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 要]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起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恩格斯克服自己日益严重的眼疾,夜以继日地整理出版马克思的遗稿,广泛传播和全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他拿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在实践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科学研究,肩负起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十九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一系列新变化新现象新问题,需要及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研究,作出科学的说明和判断,为各国工人运动和工人阶级政党制订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此同时,资产阶级学者和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则借口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肆意否定和歪曲马克思的理论。因此,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答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潮和机会主义思潮,是思想理论战线上迫切的战斗任务。恩格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形成发展史作出系统论述

  恩格斯是第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形成发展史作出系统论述的人。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认为,正确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揭露把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起来的企图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所以,在1886年4月到5月,恩格斯撰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首次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他的哲学先驱之间的联系,系统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过程,分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驳斥了资产阶级理论家和工人运动内部的阴谋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和攻击,从本质上分清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从而保证了国际工人运动和工人阶级政党在思想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

  在这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文献中,恩格斯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智慧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详细发展历史,从而准确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恩格斯指出,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历史任务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思想家来完成。马克思吸收借鉴了黑格尔哲学的积极成分,以其合理内核为前提,把辩证法放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推动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发展到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融合在一起,并将其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之中,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建立了完整的包含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恩格斯认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但是,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这一问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两点,其中一方面阐述了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和自然界谁是本原的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而创世说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往往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复杂荒唐得多),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在漫长的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出现过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潮和流派,恩格斯的这个论断高屋建瓴地揭示了哲学史上两条路线的根本对立,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供了唯一科学的标准,也为辨别各种哲学思潮和流派指明了方向。

  上述问题的另外一方面是我们的思想与这个世界有什么样的联系,即我们的思维能否真正认识这个世界,我们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准确地将现实反映出来,也就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恩格斯通过一些简单明了的事例,对以下问题作出了解答,即“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从而证明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深化的。世界上只有暂时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永远不可认识之物。而且认识是否正确,也只有通过实践来证明。

  1892年,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中批驳新康德主义的不可知论时,提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是人们的“行动”。如果人们的行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那就证明对于这一事物的认识、观念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他说:“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这是恩格斯有关马克思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正确表述。

  (二)深刻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其他一切哲学的最显著的标志。恩格斯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应运而生,这也是一个必然结果。英法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工业革命不断发展,导致欧洲发达国家的社会阶级关系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变得更加激烈。资产阶级的史学家们开始意识到这些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理解近代历史的钥匙,这就为揭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了客观可能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创立的。1894年1月,恩格斯在致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说:“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末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编纂家则表明,人们已经在这方面作过努力,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发现这一观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定被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唯心主义从此从它的最后避难所即从历史观中被彻底驱逐出去了,唯物主义由此成为彻底的完整的唯物主义——从自然观到历史观。

  1884年2月,恩格斯研究了马克思大约在1880年底至1881年初对美国著名民族志学家和历史学家路·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所作的详细摘要。马克思曾打算全面详实地介绍摩尔根的这部著作,但是未能实现。恩格斯决定根据马克思在这个摘要中所写的批语,同时利用摩尔根的实际材料和某些结论写一部专门的著作,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详细分析原始社会和私有制,同时分析国家起源的历史,这就是后来恩格斯写的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了写这部书,恩格斯仔细分析和研究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根据,证实了马克思和他自己对原始社会历史的看法。他认为摩尔根对北美印第安人和许多古代民族的社会制度的研究和马克思的研究具有一致性。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主要研究了人类早期的发展阶段,论述了原始社会制度的解体,同时分析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的形成。恩格斯还分析了阶级社会的普遍特征,研究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详细地研究了国家的起源及其本质,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即在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就会消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大致地描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轮廓。恩格斯的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列宁在《论国家》一文中高度评价这部著作,指出它是一部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相信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的,而是根据大量的史料和政治材料写成的”。

  (三)强调了上层建筑的巨大能动作用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部分资产阶级学者故意歪曲历史唯物主义,他们污蔑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中唯一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一部分人尤其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中的一部分知识青年更是就此否认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上层建筑的积极作用,这势必会导致把社会主义运动由政治斗争引向单纯的经济斗争,从而否定政治斗争的必要性,贬低意识形态领域内斗争的意义。所以,恩格斯在晚年有针对性地指出,上层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能动作用,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关系,“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在上层建筑诸因素中,恩格斯尤其注重国家政权的作用,因为国家政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最密切、最直接,它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最大、最明显。他指出:“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那样,它经过一定的时期都要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止经济发展沿着既定的方向走,而给它规定另外的方向——这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会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恩格斯反问道:“如果政治权力在经济上是无能为力的,那么我们何必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专政而斗争呢?暴力(即国家权力)也是一种经济力量!”恩格斯关于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权力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观点为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一)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认为完成马克思未完成的事业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马克思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凝聚了他毕生心血还未完成的《资本论》,没有人比恩格斯更了解这一点。1883年6月—10月,恩格斯审阅《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的校样,1884年2月初《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出版。1889年9月—10月,恩格斯准备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四版,他重新核对引文,订正错误,1890年6月他又给《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四版写了序言。1883年8月他开始着手校订《资本论》第一卷英译文的头几章,校订英译文的工作断断续续进行了3年之久,1886年11月恩格斯写完《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1887年1月《资本论》第一卷英译本出版。1884年1月恩格斯通知波兰社会主义者路·克齐维茨基,同意出版《资本论》第一卷波兰文译本,1890年10月路·克齐维茨基给恩格斯寄来了《资本论》第一卷波兰文译本。正是有了恩格斯的严格把关和不懈努力,最终呈现给世人的是一本尽善尽美的《资本论》第一卷。

  1883年8月,恩格斯着手准备整理《资本论》第二卷的手稿,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这一工作,他认真核对手稿中各种不同的方案,确定全卷的结构,根据马克思的最后研究成果编出定稿,对定稿进行反复总编校,1885年2月正式完成了《资本论》第二卷的最后一部分手稿的整理工作。随后,他又着手整理《资本论》第三卷手稿,这项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大约为10年。1894年5月,他把这部著作的第三卷最后一部分手稿交给了出版社。1895年5月,他又对第三卷进行了增补,一共有两篇文章,即《价值规律和利润率》和《交易所》。在第一篇文章中恩格斯着重剖析了对《资本论》第三卷的书评;在以草稿形式保存下来的第二篇文章中,恩格斯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他分析了交易所已经变化了的作用以及股份公司的迅速扩展。这两篇文章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恩格斯也曾打算出版《资本论》第四卷,1889—1890年,他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的部分手稿交由考茨基辨认,1892年12月他写信给考茨基,要求考茨基归还这部分手稿,1893年1月初,通过倍倍尔收回了这部分手稿,但他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整理并出版第四卷了。在马克思去世之后的12年里,恩格斯花费了他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整理出版,进一步完善并补充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列宁曾借用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阿德勒的一句话对恩格斯的这一卓越的理论工作进行了评价:“恩格斯出版《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就是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在上面了。的确,这两卷《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

  (二)研究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出现的新现象

  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现象新特点,恩格斯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他结合自己的经济学理论,考察了自1866年危机以来,资本积累在各行业中加速发展的情况,然后得出结论: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以英国全部碱的生产都集中到一家大公司手中为例指出:“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同时,以前曾经是政府企业的那些企业,变成了社会的企业。”“因此,在英国,在这个构成整个化学工业的基础的部门,竞争已经为垄断所代替。”在美国,1882年改组成立的美孚石油公司垄断了石油的加工和运输,1887年成立的制糖公司几乎垄断了美国整个制糖业。他进一步指出:“一些新的产业经营的形式发展起来了。这些形式代表着股份公司的二次方和三次方。……历来受人称赞的竞争自由已经日暮途穷,必然要自行宣告明显的可耻破产。”这种破产表现在:在每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一个卡特尔,他认为这完全合乎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竞争越来越激烈,垄断组织应运而生,但是垄断并未彻底根除竞争。恩格斯分析了工业部门出现的垄断组织,指出这是与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重大变化紧密相关的。交易所也开始发生改变,在以前,交易所的主要功能就是从事国债券买卖,而现在交易所也开始从事其他买卖,包括运输业股票、工业等等,同时还掌控着大规模的地产。恩格斯研究了这一情况,他认为:支配着金融贸易的生产有一部分为金融贸易所直接支配,这样金融贸易对生产的反作用就变得更为厉害而复杂了。金融家是铁路、矿山、铁厂等的占有者。金融垄断资本的出现是帝国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恩格斯在世时金融寡头的统治还未最终形成,但在其刚露端倪之时恩格斯就敏锐地注意到了它的独特作用。

  (三)发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

  随着资本主义的演变,国际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恩格斯敏锐地察觉到,垄断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了,他指出这一循环必然同危机、同尖锐的长期的苦难以及整个阶层的居民的周期性破产联系在一起,同时与生产资料和成品的大量浪费联系在一起。自18世纪以来一直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居于垄断地位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19世纪70年代逐渐受到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德国的挑战,日本和俄国的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英国和法国的工业发展速度逐渐放慢,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过去更加突出。1888年5月恩格斯在伦敦《劳动旗帜》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断定: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是一去不复返地丧失了,同其他各国相比,它正在不断丧失地盘,而它的竞争者却正在取得进展,它正落到只得满足于作为许多工业国之一的地位,而不再像过去梦想的那样,要成为‘世界工厂’”。

  恩格斯观察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将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严重后果。世界市场上竞争的加剧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后起的国家与较早发展的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本输出场所、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产地的角逐更趋激化。1893年2月恩格斯对这种不平衡发展的趋势和后果做了这样的预测:“美国……无疑会彻底摧毁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同时会破坏德国和法国的工业品出口贸易;然后危机就会到来,这就是到世纪末还剩下的一切。”二十年后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证实了这个科学的预见。

  (四)提出了资本主义在向垄断阶段过渡中的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在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了五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全欧洲的农业危机则从1875年起延续到1895年,达二十年之久。恩格斯目睹了其中的前四次危机,探讨了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中的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815年至1847年世界贸易幼年时期,经济危机的周期大约是五年。1847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后到1866年,经济危机的周期大约是十年。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复苏阶段短,新危机到来以前已经没有繁荣期作为前导了,这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彻底衰竭。

  恩格斯还考察了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出现之后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股份公司及垄断组织出现以后,资本家原先自己承担的经营管理的职能逐渐转到领工资的职员手中,董事和股东们则成为食利者,靠剪息票为生。对社会来说,他们已经成为“多余的社会阶级”。“它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贵族,一种新的寄生虫,——发起人,创业人和一些徒有其名的董事”。1895年,恩格斯在《交易所》一文的提纲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了资产阶级的寄生性:“但是随着这种积累的增长,食利者的人数也增加了,这种人对营业上经常出现的紧张已感到厌烦,只想悠闲自由,或者只揽一点像公司董事或者监事之类的闲差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资产阶级变成了真正的反动阶级。

  三、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正式成立,这是全球范围内首个民族国家无产阶级政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大多数民族国家相继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这些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国际工人运动协会的继续和发展,但同时又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政党不再是像共产主义者同盟那样的国际性的工人政党和组织,而是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起来并开展活动的独立自主的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指导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斗争的重任,帮助它们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党人的顾问和领导者。无论是受政府迫害但力量仍然不断迅速增长的德国社会党人,或者是落后国家内那些还需仔细考虑斟酌其初步行动的社会党人,如西班牙、罗马尼亚和俄国的社会党人,都同样向恩格斯征求意见,请求指示。他们都从年老恩格斯的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宝库中得到教益。”“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一)捍卫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恩格斯十分珍惜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19世纪80年代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党内出现了歪曲和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倾向。针对这一情况,恩格斯强调:在思想理论战线上,我们应该竭尽全力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他坚决驳斥了那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庸俗化的人,他强调经济基础归根到底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和历史发展进程也发生重大影响。

  恩格斯始终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欧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经济情况各不相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都面临着一个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即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本国革命实践并在实践中使之进一步发展的任务,但有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却罔顾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生搬硬套。对此恩格斯告诫大家,马克思主义不是可以生搬硬套的教条,它是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指导这种研究的指南,马克思的学说没有也不可能对各国革命的实践提出现成的可以直接照搬的答案,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针对十九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出现的新变化,恩格斯尖锐地批评了国际工人运动中特别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害怕无产阶级革命,害怕无产阶级专政,只迷恋合法的议会斗争的机会主义思潮。他在1891年3月发表的《〈法兰西内战〉导言》中,旗帜鲜明地重申了无产阶级革命立场,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如果没有接受科学的无产阶级理论和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坚强领导,就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坚决采取社会主义革命的措施,特别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必须用崭新的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对获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具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他指出,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党的策略。在任何一个国家中,最完美的策略就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并且把握性最强地实现目标的策略,所有的策略都不可能固定不变。如果主观条件发生改变,或者客观环境出现了变化,那么就要及时调整策略。策略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

  组织团结也会影响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甚至可以说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对共产主义同盟以及国际工人协会指导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确定了无产阶级组织必须坚持必要的集中和严格的纪律、有实行充分民主的组织原则。1885年10月,恩格斯归纳整理了共产主义同盟的经验,他认为,组织本身完全是民主的,所有的委员会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而且能够随时罢免,就这一项内容就已经堵塞了所有要求独裁密谋的道路。欧美国家19世纪70年代以后建立的社会主义政党大都是在合法的环境中活动,具有较广泛的群众性,恩格斯因此更加强调发扬党内民主。发扬党内民主,就要健全党的民主制度,按照党章的规定,定期举行党的代表大会,由它来讨论和决定党的一切重大问题。1880年4月他在谈到德国党的时候,针对过去拉萨尔派控制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内实行主席独裁制的错误明确指出,“党的领导的决定就是最后的决定”,而那些没有代表大会来纠正领导的错误并在必要时罢免它的旧体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发扬党内民主,就是要让党员在党内有充分的发表意见的权利。在党内,对于所有党员来说,无论职位如何,都必须一致。恩格斯认为:对待党员,不考虑他们的职位高低,不考虑场合,他们都能够拥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对于理论问题,他们有权利保持自己的想法,或者进行争论,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只有通过充分的、民主的争论,才能辨明是非,教育党员,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

  无产阶级政党内应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恩格斯多次强调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决避免突出个人,绝不能搞个人崇拜。因为马克思的巨大影响力,同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恩格斯不可避免地被马克思的耀眼光辉所“遮蔽”,但恩格斯从不在意,他一直保持着谦虚的态度,而且反复强调马克思是“第一小提琴手”,自己“拉第二小提琴”,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恩格斯对马克思的由衷推崇和对自己的谦逊评价,赢得了广泛的敬重。他多次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的党员和战士,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和批评,从群众的斗争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他还提出,在社会主义政党中,一个人无论地位多高,都没有权力让他人对自己保持温顺的态度。在党内,任何人都不能像拉萨尔那样搞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

  (三)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共产主义是恩格斯和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在恩格斯晚年,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关于未来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提到了日程上。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他始终坚持认为未来社会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过这些分配制度都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他坚持认为未来社会将消灭阶级,用管理机构逐步取代国家机器。1891年4月,恩格斯在为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写的导言中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面貌:“在这个制度之下——也许在经过一个短暂的,有些艰苦的,但无论如何在道义上很有益的过渡时期以后,——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一切社会成员的现有的巨大生产力,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恩格斯始终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社会将会变成《共产党宣言》所讲的“自由人联合体”,所有人自由发展的社会将替代传统的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的创新发展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他是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指导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取得了蓬勃发展。他的思想给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展开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提供了必需的思想武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后来产生的列宁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作者:叶丽、朱凤云

  文章来源《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