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克勤: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关系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发展

2024-12-23 584 0
作者: 田克勤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图片

  【摘要】生产关系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对生产关系一般规律、本质结构、表现形式等基本内涵的理论阐释,成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本质的科学理论指导。在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探索建构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关系理论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不同阶段的中国化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关系理论的创新成果,正确认识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问题。新的历史起点上,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关系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对于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更好相适应,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以批判视角深刻分析了生产关系的一般规律、本质结构、表现形式,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本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回望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探索历程,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生产力发展实际和要求出发,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关系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彻底破除了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上层建筑,而且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关系理论的中国化。立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关系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对于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关系理论的基本内涵

  生产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从一般规律上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从本质特征上看,生产关系是直接物质生产过程中社会主体间的经济关系,即“借以进行生产的各种关系的总体”。从表现形式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一定社会形态的社会性质及其生产关系特点。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生产关系基本问题的科学认识,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