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加强系统性学理性研究阐释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图片

 

[摘 要]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和学理性研究阐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摆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乃至哲学社会科学界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更好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应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奠定坚实的学理基础;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范式创新,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系统化理论阐释;三是以理论学术创新为支撑,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造历史。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即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和学理性研究阐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摆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乃至哲学社会科学界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为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奠定坚

  实的学理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下简称“三大体系”)这一重大任务,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部署。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话语创新体系,为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雄厚的学术学理基础,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现指导思想与学术知识的高度统一;就要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构建具有鲜明学理特色和学术优势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

  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现指导思想与学术知识的高度统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阐释和解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所面对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研究阐释回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过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