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兴:”黄冈学”学科体系研究与探索

2022-08-05 1340 0
作者: 吕永兴 来源: 红歌会网

  中国长江、黄河地域文明及地域文化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这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同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研究、挖掘地域文明与文化,传承与发展地域文明、传播、弘扬地域文化,是新时代赋予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最集中体现与展示。挖掘与研究根本目的将地域文明与地域文化融入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更好的传承地域文明,弘扬地域文化,这是一种文化智慧战略选项,也是一座文化制高点"高地″。黄冈,地处长江文明核心腹地。古代黄冈即蕲黄,是一个地名名称,也是一个令人世人惊叹的文化符号。她与生俱来,与文化结缘,黄冈文化与文明的神秘面纱时值今日掀起遮头盖,“黄冈学”的创建及研究必然走向新时代的台面上,从而为系统地、全面地、科学地的探究与诠释“黄冈”地域前世今生,提供了一个文化平台,继而为创建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学科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服务于黄冈地域特色的多元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利用,推进文化、经济、社会、生态、制度“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之路。黄冈不是单一一座资源型城市,而是一座多元资源富集城市,有着广阔发展和拓展时空的历史文化古城。黄冈学的创建及研究是地方学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为现实社会服务的又一个典型个案例,是一位文化学者型时任黄冈市长刘雪荣将地方学知识体系,将应用的服务功能发挥到极致的案例,又是将地方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又一个将地域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传承、弘扬成功的典型范例。目前在国内地级城市中,为数不多,做足做活充分利用城市地质遗产资源和人文资源双管齐下主导集群的创建地方文化学科体系的人文“黄冈版史记”大文章,演绎了开创地方文化学科体系的研究先河的鲜活版动人动听的深远影响的新的 “黄冈故事”。

  一、“黄冈学”学科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一)“黄冈学”问题研究形成的独特环境

  清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里说,“天下之形势,视乎山川,山川之绝络,关乎都邑。然不考古今,无以见因革之变;不综源委,无以识形势之全。”说的是历史与地理互为经纬,而欲读史明理者,若不明山川地理之古今流变,就难以窥见史书之奥妙。

  从地理区位来讲,黄冈所在的这片土地,是这个中国内部最好的土地之一。能够同北纬30度纬度和中国这片土地相比较的,北部和西部、东部背告靠大山脉(大别山即东南走向)。东部、南部大江河流(长江),大别山是天然屏障,又是一座巨型的天然蓄水池,并使农作物生产和人们生活饮用水的涵养源,可以给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流,加之是属亚热带地区,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作用,共同滋润这里农作物和天然植物药材,给予大地春种秋收良性的反反哺与惠赠。东、西、北部山区、中部丘陵、东南、南部平原呈梯形地形结构,大别山又是天然动植物宝库,生物呈典型的多样性,大别山是天然屏障,因山脉阻挡,冬季寒流不被侵袭,四季分明,适合农作物生长、发育,适合人居地区,而长江,古时亦称扬子江,又名大江,是黄金水道,古代交通要道,也是人们择水而居必选之地,黄冈市总面积有17453平方千米,占湖北省总面积9.4%,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主脊呈西北——东南走向,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96座,位于罗田、英山两县的天堂寨主峰海拔1729米,为全市最高点。发源于大别山脉的倒水、举水、巴水、浠水、蕲水和华阳河等六大水系,均自北向南流经本市汇入长江。长江流经本市215.5千米,故黄冈有“黄金水道”之称。因此人们而因富有其生活、生存极富活力的地区趋向的集聚地。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