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学慧:要驾驭资本而不要被资本所驾驭
马克思资本社会权力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段学慧
摘要:资本表面上看是一种生产要素,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决定了资本的所有权这一根本权力必然孳生出包括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文化权力等在内的支配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权力。因此,权力是资本的基本属性。资本社会权力产生的社会根源是资本赖以产生的生产关系。从历史逻辑来看,资本社会权力是由商品的社会权力演化而来的,但最终必然被联合起来的劳动者的社会公共权力所取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面临着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历史任务,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驾驭资本,把握不同资本的行为特征,促进各类资本健康发展。
一、问题缘起
关于“资本的社会权力”,马克思最早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就指出它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1]726,并在《共产党宣言》中将其描述为“一种社会力量”[2]46。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是一种社会权力”[3]217。然而,学界对马克思关于资本社会权力的研究并不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初,大量的研究是为“资本扩张”提供学理依据和对策。进入21世纪以后,个别学者开始注意到资本扩张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权力资本化”和“资本权力化”的危害性的关注。自2020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4]218,“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有些资本野蛮生长”[4]211,要“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4]217自此,关于马克思“资本权力”理论的研究才得到较多的关注。学者们把资本权力看作是马克思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区分开来的关键,认为资本权力根源于积累的劳动与活劳动的关系,[5]或资本对包括剩余劳动在内的人类物质劳动的掌控;[6]资本权力是资本增殖的手段与方式;[7]资本权力包括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和文化权力三种形式;[8]只要资本作为主导性的生产关系再生出来,资本的权力就必然地再生出来;[6]资本权力扩张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反抗从而实现人类解放,[8]只有重建个人所有制、取消资本权力对劳动的统治才能超越资本权力的逻辑。[9]上述这些研究和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阐释并丰富了马克思的资本社会权力理论。但是,对资本社会权力的表现形式及其内容的研究还比较笼统,比如资本的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文化权力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究竟是怎样阐述的?目前学界虽有论述,但还属于片段性的,缺乏系统性;其次,大多研究仅从“资本权力”本身来研究,没有看到资本“是一种社会权力”;最后,把资本社会权力的生成逻辑归因于资本作为生产关系的属性和资本的逐利本性,只是说明了资本权力生成的社会根源,但从唯物史观的视野来看,要把资本社会权力的历史逻辑说清楚,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