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任何统治阶级的治国路线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阶级斗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李大钊同志把它概括为唯物史观的一条金线。毛主席说,他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紧紧抓住了“阶级斗争”四个字。1967年纪念十月革命50周年两报一刊社论中指出,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提出和阐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思想就是“阶级斗争为纲”。自毛主席去世后,“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曾经遭到了党内许多人包括曾经跟随毛主席浴血奋战打天下的老同志的误解和反对,更是受到了国内外阶级敌人、党内资产阶级和社会上一切敌对势力的仇视、歪曲、诋毁、诬蔑。他们把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为纲”思想视为洪水猛兽,似乎这一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危害最大的十恶不赦的荒谬的“错误”理论,成为整个全党、整个社会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那么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究竟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理论呢?这一理论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是香花,还是毒草?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和反动?笔者认为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客观规律的历史过程。这个规律就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既相适应又不适应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在阶级社会里最主要最重要表现就是阶级斗争。所以《共产党宣言》中说,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列宁说,到现在为止的全部有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都是不断更替地由一些社会阶级统治和战胜另一些社会阶级的历史。毛主席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叫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叫历史的唯心主义。按照唯物辩证法对主要矛盾的解释,主要矛盾就是许多种矛盾中,其中一种矛盾规定、影响、支配着其它各种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进步阶级和落后反动统治阶级的对立斗争就规定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是一条不以任何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任何统治阶级治理国家都自觉不自觉地形成自身阶级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任何活动都有行动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也必然有其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正因为阶级斗争规律是阶级社会里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以任何阶级特别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即使没有理论上意识到阶级斗争的这条客观规律,但他们都是阶级的人,因此在自己阶级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治理国家的行为上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依据本阶级的意志、本阶级的动机、目的、阶级利益、本阶级的理论形成其特有的思想政治路线指导其全部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