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研读马列经典著作的四大方法
2013年12月3日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的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地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他强调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毛泽东把马列哲学的学习、领悟和运用当做“看家本领”,正是首先建立在潜心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基础上的。我们从毛泽东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四个具有独创性的方法,即以学功课的方式来读、当作“工具”来练习使用、结合读历史来读、在与实践相结合中学,来看他是如何“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的。
以学功课的方式来读
毛泽东是以学功课的方式,以对待教科书的态度,来下苦功夫研读马列经典的。具体方法是:第一,反复多次阅读、温习。第二,“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总是圈画不断,勤于做笔记,做批注,写感想。毛泽东一生对马列经典都可以说是手不释卷。比如 1932 年 4 月红军打漳州时缴获了《反杜林论》《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等马列著作,毛泽东如获至宝。长征中他患着病,忍着饥饿,躺在担架上通宵达旦地啃读着这几本来之不易的宝贝,还不停地圈画,到了延安也反复研读不止,直至把书翻得十分破旧。新中国成立后,不论到哪里,都带着一批经常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少则几本,多则二三十本。马恩列斯的许多经典名作,他都不知读过多少版本、多少遍。
毛泽东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推荐倡导、集体学习。在延安时期,在他的倡导下,全党从高级干部开始,组成了各种理论学习小组,毛泽东亲自组织和参加中央研究组及高级学习组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共同进步。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多次号召集体学习。如 1959 年 12 月至 1960 年 2 月间,他亲自在杭州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专门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后来他整理了一个近 10 万字的谈话记录出来。
此外,毛泽东还多次在会议上向与会者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比如他曾在 1942 年 11 月 21 日 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结合中共党史做长篇演讲,详细地讲解斯大林《关于德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布尔什维克化》一文中提出的“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他的一些名篇如《实践论》《矛盾论》等,最初都曾是在延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党课的讲稿。
当作“工具”来用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是读得很熟的,但他并没有像教条主义者那样当作神像供奉起来,到处言必称马列。他是把马克思主义拿来当作“工具”使用的。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就必然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多次引用列宁的经典论断“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十分重视运用理论工具认识和分析实践,从而指导实践。他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更直接说过:“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