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为非公企业呐喊的声调那么高说明了什么?


  一个时期以来,打着所谓“民营企业”招牌,实际是为非公企业呐喊的声调相当高涨。其理由,归纳起来有三:一是说非公企业受到不公正、不公平待遇,以至于逼得众多的非公企业家纷纷以跑路、转移资产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二是为非公企业争权请命,要求给予中国非公企业以应有的社会地位、保障条件与政治待遇;三是力挺非公企业,把中国改革开放的业绩主要归功于此,营造没有非公企业就没有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浓厚氛围。上述这类呐喊同时还高举民生的大旗,摆出一副为国为民的高尚姿态,掀起了相当强烈的舆论声浪。

  这样一种舆情现实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这是变相的公有制批斗会

  力挺所谓“民营企业”,实际是挺“私营企业”。与之相对应,则是把国有企业骂得个体无完肤,这是这一轮呐喊的突出特点。只要稍微留心一些当今中国新媒体舆论场的政治生态,人们都不难发现,私营企业的拥趸们人多势众、阵营庞大,他们结伙成团,所唱响的赞歌声浪远远高于那些对国有企业的支持,也远远高于对华为那样的走劳动者集体持股道路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可见他们支持“民营企业”是假,反对公有制、灭杀国有企业、搞全盘私有化是真。尽管也有人气不过来自上述那些人对国有企业的攻击,自觉地充当国有企业的维护者,但看起来,无论是声音还是势力,都远远不能同力挺私营企业的阵营相提并论,更遑论势均力敌了。但不管怎么说,力挺私营企业的声浪与支持发展国有企业的主张二者之间严重对立,彼此间斗争相当激烈。

  这种情况事实上构成当代中国私有制与公有制之争的一部分。众所周知,一些人所谓的“民营企业”,实际上主要是指私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不过是他们为挑战国有企业而混淆视听发明创造的一个招牌。对于“民营企业”中的少数集体企业,他们是决不会支持的;对于“民营企业”中占基本部分的非公企业才是他们的支持对象,但主要也不是支持那些不成气候的个体工商业,而是支持那些资本雄厚、财大气粗的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是当代中国私有制经济的代表,是非公经济的主力与核心。而“集体企业”早被他们在“民营企业”的招牌下挤压得连名称都看不见了,只剩下国有企业还能作为公有制经济代表,构成公有制经济最后的骨干、中坚和阵地。因此,一些人所谓的“民企”与“国企”之争,实质就是私有制与公有制之争,体现与折射出的是中国经济制度和经济基础的根本取向问题。在资本控制的网络媒体平台上,在长期以来把私有化市场化等同于改革“政治正确”的舆论场上,这一争论的实际面貌是公有制经济和国有企业长期受到强烈的鞭挞,主张加强公有制经济和维护国有企业的人也受激烈的讨伐,打着“民营”旗号为私有制经济呐喊的声浪铺天盖地,无疑也就成了对公有制经济的批斗会。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