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人均战神”的志愿军
直到今天,美国人搞不明白,为什么当年没法打赢志愿军?
1950年,他们是二战的胜利者,是“自由世界”的领袖,是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他们拥有地球上最强大的武装,他们可以每天把上万发炮弹倾泻到志愿军的阵地上......可就是打不赢。
“联合国军”的总司令换了三任,从麦克阿瑟,到李奇微,再到克拉克,前两个都是世界战争史的“名将”,但他们没有能力消灭对面那支武器落后、营养不良、缺乏飞机、大炮和后勤补给的“农民”。
他们更想不通的是,到了1953年,志愿军居然可以从吃不饱饭,到可以保证一日三餐,他们把坑道修成了四通八达的“地下长城”,他们居然可以从火力缺乏,到可以对美军进行“火力覆盖”,甚至连志愿军的飞机,都有了600多架......志愿军居然“越打越强”,战线还不断向前推进。
而美军,居然开始陷入后勤补给不足的境况。
战争不只是拼武器、拼钱、拼装备,这些当然至关重要,但“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最关键的因素。同样是一群中国人,百年来受尽屈辱,但到了朝鲜战场上,他们就能击败地球上最强的武装力量,逼迫他们在不能取胜的停战协定书上签字。
毛主席说过:“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组织起来的人民,是天下无敌的,如果你认真看过战史,就会知道,志愿军战士的觉悟、意志力、战术水平,就是当时世界一流的,堪称轻步兵的巅峰,说“人均战神”,都不为过。
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第二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曾经写道:
“中国部队很有效地隐蔽了自己的运动。他们大都采取夜间徒步运动的方式;在昼间,则避开公路,有时在森林中烧火制造烟幕来对付空中侦察,此外,他们还利用地道、矿井和村落进行隐蔽。”
“每个执行任务的中国士兵都能做到自给自足,携带由大米、豆类和玉米做成的干粮(做饭的火光会暴露自己的位置)以及足够的轻武器弹药,因而可以坚持四五天之久,根据战斗发展的情况,他们或者得到补充,或者撤至主要阵地,由新锐部队替换他们。中国人没有留下一点部队运动的痕迹,所以,统帅部怀疑是否有敌人大部队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对大量明显的证据采取视而不见的做法,还不只是统帅部一家。迅猛而突然的打击接踵而至,以至于很多部队还未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打垮了。”
美国人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写道:美军最害怕的,是志愿军的冲锋号声,它像一个幽灵一样在美国士兵脑子里回荡,以至于大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总觉得白雪和密林深处,会杀出无数的志愿军战士。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