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孕的本质是阶级对立
1910年3月27日,浙江金华的一个蒋姓地主家庭中诞生了一个男孩。他的母亲难产,产后身体不好。算命的说这个男孩会克死父母,于是地主把孩子送到本村贫苦农妇“大叶荷”家中抚养,一直到五岁才领回家,但是仍然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只为了淡化父子母子关系,以免真的克死他们。因此这个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任何感情。1932年他被判入狱6年。1933年1月14日,他在狱中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写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大堰河——我的保姆》。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诗人艾青的故事。人们常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脱离历史条件这么说其实是不对的。比如,过去的有产阶级家庭,长子继承家业,受到的待遇就不同。有钱有地位的家庭,庶出的和嫡出的地位完全不同。重男轻女的时代,男孩女孩受到的待遇也不同。就是赤贫的阶级,也会有类似的倾向。二战的时候,日本军阀也会避免选择长子进入神风敢死队去送死。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中,李尔王有三个女儿,两个女儿阿谀奉承他,他就喜欢;另一个女儿则因为说不出那样的话,被剥夺了继承权。至于在中国真实的历史中,因皇位纠纷而招致杀身之祸,甚至被父母所杀的并不少见。
在贵族或者有钱人的家庭,有了孩子雇奶妈,这种风俗曾经遍布东亚和欧洲。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和他奶妈的关系可不像艾青与大叶荷那么亲,当然王夫人对贾宝玉也没那么冷淡;林黛玉辞别父亲,从扬州去了金陵,也带着她的奶娘。在欧洲,中世纪结束后,出现了一种思想,将哺乳视为卑劣之事。甚至在进化论出现后,由人类只有两个乳头这一事实推断出乳头的数量减少是人类进化的表现,进而认为女性哺乳而男性乳头不能分泌乳汁证明了女性不如男性进化。
现代人的这种“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家庭观和亲情观,是非常晚近的产物,和市民社会的温情脉脉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关于父母子女的亲情,在现代和当代也同样并非全然是无条件的。与旧时代一样,越是有产阶级、越是拥有私产的家庭,对子女的态度就越功利。而贫困阶级的情况又是另一个极端。这几天引起热议的B站UP主“墨茶 Official”去世,据信就是被离异父母遗弃了。贫困阶级对子女的剥削、遗弃乃至杀害,在人类历史上层出不穷。
说这些,是因为最近关于明星代孕的爆料引起的热议。大家从各个方面来讨论代孕这个事情,但是似乎很少有人会去想,父母与子女的真实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人们容易戴上玫瑰色的眼镜来看待家庭亲情,其实在很多时候,家庭亲情并不单纯。而不单纯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涉及到财产;二是自私,极端的个人主义。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