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如何看待秦始皇的战争和杀戮
对秦始皇的另一个最大争议就是伐无道,诛暴戾,通过远交近攻,不断发动战争,最终实现“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在短短的十年间,以顺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的消灭了六国的势力,完成了自己的夙愿,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而对统一后的秦朝,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直接抨击,“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战争不是起源于秦朝
历史地看,战争不是起始于秦始皇和他的大秦帝国。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君不见,春秋战国,战火纷飞。华夏大地,内乱、分裂,烽烟四起。
同样,战争在秦始皇之后也并没有结束。华夏大地,多次因分裂而诸侯混战,血腥杀伐,神州萧条,生灵涂炭。在同一时期的欧洲,自西罗马灭亡后,逐步进入了碎片化的国家群状态下的封建社会,大大小小500多个国家因争夺生存资源和空间,以及绞杀异质文明而发生的战争连绵不断,给欧洲和西亚乃至北非造成了深重灾难。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纵观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往往不可避免都带着部落、民族、国家间的征服。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的产物,但是暴力与征服也可能起到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说,历史的每一页都有血腥的场景,我不知道将来的历史长河会不会殷红一片。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也就没有战争了。
用现代文明来看,谁也不希望有战争,当然要抨击战争和杀戮。但如果从全人类的历史来看,战争更可能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必然过程。正如亚里士多德说,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也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以剑代笔的政治。
在中国唯有天下一统才能社会安宁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开篇说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我国历史上,王朝分裂的局面时常发生,而政权之间的对立显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秦始皇能够在两千多年前意识到这一点,并坚持反对分裂,强调统一,这对于今天都具有很高的警示价值。因此,人们赞扬秦始皇的远见卓识。
战争中滥用暴力,滥杀无辜是任何时代都不可忍受之重。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有两种,一是反封建统治的战争;另一种是反对分裂的战争。欧洲人一说统一就要打仗,中国人一说分裂就要打仗。因此,在中国任何搞分裂的图谋都不会得逞,世界上任何企图霸占或者压迫中国的战争都将惨遭失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