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向中国“求和”?澳大利亚迷之操作的背后有故事!
执笔/李小飞刀
最近澳大利亚政府里的高官频频向中国示好。
先是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丹·特汉向中国致信,希望中澳之间能够重新展开对话,针对龙虾、大麦等产品的出口展开讨论,据他自己说,在信里是表达了与中国接触的强烈意愿。
有媒体统计,丹·特汉跟他的前任算在一块,已经是两年内第6次向中国“求和”了。
当然,这个“求和”要打上引号,实际上中国也没有搭理他。
丹·特汉说,他会继续等待中方的回复。
在这之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在澳国家新闻俱乐部发表讲话的时候,又重点提到了中澳关系。他说,虽然中澳两国存在差异和分歧,但澳大利亚现在“依然致力于接触中国”,因为中澳两国及两国民众“都从两国经济关系中受益”。
我们注意到,莫里森跟丹·特汉都提到要跟中国接触,这个接触是什么意思?外界猜测,这是不是说明澳大利亚迷途知返,在释放调整极端的对华政策的信号呢?
从2020年年初以来,澳大利亚先是呼吁围绕新冠起源针对中国进行国际调查,又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通过反外国干预法,干涉香港事务,插手南海争端,在澳大利亚国内掀起反华潮,在国际上积极投身“五眼联盟”和美日印澳四国同盟,是配合美国特朗普政府反华政策最积极的马前卒。
现在澳大利亚政府上下说要跟中国接触,有中国网友就开玩笑说,澳大利亚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想把爱唤回来。
澳大利亚是不是真心想把爱唤回来?我们不仅要听他们怎么说,还要看他们怎么做。比如说,1月12日,澳国库部长弗莱登伯格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中国建筑集团对澳建筑承包巨头Probuild的收购要约。
结果过了10天,这个弗莱登伯格就跳出来说,中澳贸易关系非常重要,他希望看到中澳关系得到改善。
同时,就在弗莱登伯格说这话的当天,澳大利亚斥资7.7亿美元开发远程导弹和鱼雷等海军武器,加强对印太地区的威慑能力。
到了2月份,澳大利亚插手东南亚,搞“湄公河行动”,为所谓的“湄公-澳大利亚打击跨国犯罪项目”招标,湄公河犯罪跟澳大利亚有什么关系呢?外媒解读,这就是为了抗衡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显然,澳大利亚最近做的这些事情都在说明,他们是嘴上一套,手上一套。连澳大利亚的智库学者都说,口头上的“尊重”无法改善中澳关系。
而且我们再来看看莫里森最近的这个讲话,能说他就“洗心革面”“迷途知返”了吗?根本没有,连嘴上他也没有。比如他说,保证澳大利亚人的利益始终是澳政府的核心目标,即使这不是最重要的任务,但它仍是联邦政府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