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华社对中美高层对话报道看中美关系未来走向

2021-03-22 7465 7
作者: 程墨 来源: 天眼视点公众号

  今天早上,新华社发出长篇报道《杨洁篪、王毅同布林肯、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详细介绍了中方立场和对话取得的成果。我做一个简单解读。

  新华社报道称“当地时间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双方围绕各自内外政策、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长时间、建设性的沟通。双方认为对话是及时的、有益的,加深了相互理解。

  开篇第一段是新华社对这次高层对话的总基调,与过去24小时火爆网络的双方首场互怼场面给人的观感不同,新华社定调于“对话是及时的、有益的”,没有提及双方就重大分歧问题发生的激烈交锋。

  接下来,新华社的报道用了最大篇幅,表达中方愿同美方加强沟通、推动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两国关系改善的愿望,同时详细阐述了中方在双方有重大分歧的中国内政、外交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新华社的这个总结报道没有提及美方的立场,在我看来,双方在涉港、涉台、涉疆、涉藏、南海、东海和网络安全等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对话前都心知肚明,双方尖锐对立既没有因这次对话而加深,也没有因这次对话有缓和。无非各说各话。

  中方绝不会在上面这些重大原则问题上有丝毫让步,而相对于共和党政府,民主党政府更注重在此类“政治正确”领域试图对中国施压,并公开联合美国盟友一起向中方施压,这就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双方之间的冲突,同时决定了中美关系不可能有明显改善,相反,政治对立气氛会日益加剧。

  但是,认为双方会因为这些不可调和矛盾而全面交恶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则是忽视了中美两国除了上面这些重大分歧,确实有着非常广泛的利益交集,包括规模极其巨大的经贸与人员往来,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彼此合作。

  新华社报道,最后罗列了这次对话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包括:

  1、“双方都希望继续这种高层战略沟通。”这个共识非常重要!因为美方在对话前公开放言:如果中方在美方深度关切的涉港、涉台、涉疆、涉藏、南海、东海和网络安全等重大问题上没有美方期望的实质性的行动结果,这次对话之后就不会再有高层对话,不会恢复过去定期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新华社的报道虽然非常权威,但毕竟不是中美双方的联合声明,因此,这个共识美方是否会“出尔反尔”,还是需要继续听其言、观其行。

  2、“双方均致力于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合作,双方将建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中国是全世界发电量最大的国家,比排在中国后面的美国、印度、俄罗斯加起来还要多,中国也是全球汽车大国。同时,中国也是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开发最多,新能源汽车使用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还致力于降低各个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正启动碳交易市场。因此,中美双方确实可以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展互利合作。但是,也应当看到,即使中美关系进一步交恶,双方也不会拿自己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众健康作赌注,在气候变化领域叫板。

查看余下4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7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赶快补铁补钙,硬起来,走自己的路,中国人离了美国也能活, 而且会活的更好。
0条回复
总感觉是让国人看国人听而已(这就是女翻译爆红的原因),骨子里还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0条回复
涉港、涉台、涉疆、涉藏、南海、东海这些是领土主权问题,没有金融主权经济主权政治主权科技主权问题?不讲金融主权经济主权政治主权科技主权,最终也无法维护领土主权。
0条回复
投降,仍然是主基调。
0条回复
自己仰人鼻息不上了,才对美日,羡慕嫉妒恨。斗不是,打不敢,只有拌嘴,期待美帝回心转意不脱钩。而美帝狡猾,围堵,困绊,战略上棋高一筹。
0条回复
蠢人。
0条回复
“对于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极少数国家“背信弃义,甘愿仰人鼻息,与美国狼狈为奸”(外交部发言人语),相信中方会采取断然措施,给予他们沉重打击”-----不打击蛇头、贼王,宋江军师-无用。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