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平邦:揭一揭洋大人们的“两张脸皮”
欢迎收看《司马平邦说》。恐怕谁都没想到,这场发生于辛丑春夏之交的“新疆棉”事件,会引发这么大声势的网络声浪,造成如此剧烈的社会热议,还有,也一定会带来久远的影响。“端起饭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不得不佩服中国语言的魅力,寥寥12个字就将那些外国企业的“两张脸皮”描绘得淋漓尽致。
美国的耐克是世界最大的运动品牌之一,刚刚过去的一个完整财年里,全球营收将近2500亿元人民币,高出阿迪达斯近千亿,而耐克能在全球范围内赚得盆满钵满,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中国市场。
从2020年开始,疫情猛烈地冲击零售业,耐克最为倚重的北美地区,线下销售长期关停,去年3-5月的营收同比猛降4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中华区,一度保持连续22个季度双位数增长,并在疫情期间强力支持了耐克的全球业绩。上一个财年,耐克在大中华区一年捞金430亿元人民币。
耐克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耐克的成长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完全重合,享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长久红利,借此成就了自己的体育商业帝国。然而,正是这个耐克,在最近两年,却在中国以外市场,悄然发表了抵制“新疆棉”的宣言。
3月24日,瑞典H&M集团被曝光,发布声明抵制“新疆棉”后舆论大哗。随后,同为BCI成员的耐克、阿迪达斯(德国公司)等更多国外品牌被曝出,近两年都用“两张脸皮”的方式,发表过与新疆棉花“切割”的言论。而耐克在声明中还明确承诺:不仅自己抵制新疆棉,还要求供应商也不能使用。
但代价很快就来了:在当天美股反弹的情况下,耐克盘中跌近6%,最终收跌3.39%;连为耐克、阿迪达斯、优衣库等代工的纺织制造巨头申洲国际也连续两日大跌。
2021年3月25日,乐华娱乐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即日起,王一博终止与NIKE品牌的一切合作;篮球运动员周琦宣布抵制耐克;中国足协也紧急召开内部会议,对耐克公司表达了谴责。央视评论道:“无论什么样的企业,无论知名度多高、规模多大,一旦触碰中国底线,就谈不上耐克,而是必被攻克!”
中国民间的舆论更是哗然。3月25日,耐克相关新闻成为热搜第一,这个结果可能有人会想,舆论一定像闷棍一样砸在耐克高管的头上,他们一定一脸懵逼:中国人到底怎么了?不爱我了?但事实上,耐克发布在其海外官网的声明禁止了来自中国IP的访问。耐克比H&M对中国更狠、更虚伪。
西方商业体已经习惯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巧取与豪夺并用,伪善与谎言齐飞,这既是意识形态,也是吸血套路。自《南京条约》开始,《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每一个条约都包含割地、赔款、开放商埠和关税的内容,当时的中国人最恨割地和赔款,但在西方商业规则下,洋大人们最看重的是关税,如此,可以“通过经济侵略,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劳动力来源地和销售市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