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坟场”阿富汗,美国为什么重蹈覆辙?
“美国人要跑了!”如果对于阿富汗民众而言,最近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那肯定就是美国及北约部队的撤军。可以说,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只要是阿富汗的活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只不过大家的感觉可能就不大一样了。
对于塔利班而言,这无疑是胜利的前奏。或者用塔利班自己的话来说:“我们赢了”。对于阿富汗政府和城市中产阶级而言,撤军则是绝望的开始。虽然阿富汗总统加尼表示,感谢美国为阿富汗和平稳定做出的贡献,阿富汗政府有能力处理自身安全问题,但明眼人都知道,“西贡陷落”不止是个理论问题。
事实证明,美国跑路的意愿不可谓不强烈。4月14日拜登宣布,将从5月1日开始撤军,在“9·11”二十周年正式完成。此次撤军是无条件撤军,这意味在理论上即便塔利班攻占总统府活捉加尼也不能阻碍美国人跑路的决心。甚至等不及五一劳动节,4月25日,驻阿富汗美军以及北约部队司令斯科特·米勒就宣布,美国已经开始从阿富汗撤出部队,将基地移交阿富汗政府。
当然,为了表示自己在名义上没有放弃阿富汗政府,拜登政府强调将以驻军以外的方式维护阿富汗的自由民主。不过,无论美国人嘴上怎么说,大家都已经发现美国正在步大英帝国和苏联的后尘。帝国坟场阿富汗再一次证明自己绝非浪得虚名。
帝国坟场阿富汗
帝国坟场——这绝对是阿富汗最广为人知的外号,但是这一说法的源头已经难以考证。事实上在英国入侵之前,阿富汗很难被称之为帝国坟场,因为它自身往往就是某个中亚帝国的一部分,或者自己就是个帝国,杜兰尼王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发端于阿富汗地区,并且定都于喀布尔的政权曾经近乎控制了现在整个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疆域。艾哈迈德·沙·杜兰尼甚至被尊为阿富汗的民族之父。
阿富汗成为帝国坟场,与三次英阿战争密不可分。第一次英阿战争爆发于1839年,那一年维多利亚女王刚刚即位两年,英国开启了被后世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鼎盛时期。作为彼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英国自然将征服的目光投射到了英属印度的附近。尤其是考虑到阿富汗对北印度地区在历史上的数次入侵,征服阿富汗无疑是一个具有诱惑力的选择。
起初的军事活动一切顺利,在扶持完傀儡政权之后,英国留下数千名士兵维持秩序就凯旋归国。然而噩梦接踵而来,阿富汗糟糕的气候和地形严重影响了驻军的健康,阿富汗部族此起彼伏的反抗则迫使英军于1842年仓换撤离,或者说逃离阿富汗更为准确,英军驻阿富汗指挥官埃尔芬斯通甚至成为了阿富汗人的阶下囚,作为俘虏病死在了阿富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