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腾讯光子工作室实习生的自杀
5月21日晚11时左右,一名腾讯光子工作室的21岁实习生在科兴科技园坠楼身亡。
据其遗书称,自杀的原因是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动力,她找不到了人生的价值。而据死者5月6日、4月25日的微博来看,周日的加班或许与其自杀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不难猜测,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促使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年来,仅笔者了解到的自杀事件就有5件:2020年10月,成都党委书记毛洪涛投江自杀;2020年12月,蛋壳公寓爆雷,广州一租客坠楼自杀;今年1月,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庹继光跳楼自杀;3月,一位钢厂工人坠入铁水自杀;5月9日,成都49中一位高二学生高空坠亡......引起公众关注的自杀事件之频繁便已足够冲击人们的心灵,何况更多没有报道出来的呢?我们甚至都有些习惯了,习惯的是大概都能猜到自杀的缘由;但我们也越来越不习惯,不习惯的是那些替死者说明的,如“有抑郁症”、“心理素质不行”这样的或那样的冷漠由头。
越来越多的自杀事件,可以换来无关者的麻木,但更会让人产生“与你我均有关”的醒悟。
就本次事件中自杀者遗言所说,“今天发生的这件事不怪任何人,只怪我自己”:当我们把自己定义为“无关者”,那么就会把每一次自杀的缘由都仅仅追溯到个人,把借口说辞都留给下一次悲剧,直到自己孤身一人面对密不透风的铁壁;但如果我们发现,每个人都在面临着冷酷无情的现实,那么同情就会深化为思考,把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说辞通通扬弃,直至剖析到导致每个人异化的社会根源。
“看了看楼上的灯,看了看路边走过的加完班面无表情的人,在看了看路上的车水马龙,一种无助感。想起鲁迅那句话,人们的痛苦并不相通......”一位目击者如是说。我也想起鲁迅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难道就没有一个社会,人人不受加班的困扰,衣食无忧?难道就没有一个世界,没有压迫?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而不仅仅是同情自杀者本身。
一个人面对冷酷的现实的确是无助的,但倘若我们用分析社会地位的方法就会发现,我们都是相同的受害者,我们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人们的悲欢虽不相通,但并非一定不相同。大家都在思考,都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迷茫的路途上,会有人经受不住压力,走向绝路;会有人越发麻木,失去信心,选择躺平;也会有人重新认识了世界,由自发上升为自觉,运用着前人的理论,高唱着熟悉的旋律改造世界。
作者/伦太郎
编辑/刘扬
校对/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