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必被喷上热搜的“黑心”知网,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按:又是一年毕业季。

  自2019年学霸人设的演员翟天临因“不知知网”被人发现其学术论文文字复制比高达40.3%,并由此引发学术界地震后,无论本科、研究生还是博士生,毕业论文一律查重便成了“最省事”的办法。

  事倒是省了,但广大毕业生却苦翻了天:

  一方面是超级不合理、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又极为严苛的查重原则——连”物理和化学特性”、遵义会议时间地点之类的都能被查重系统给揪出来,总不能让学生瞎编专业名词和史实吧?

  另一方面则是连年暴涨的查重费用,毕竟对于没啥经济来源的学生,动辄一千多一次的查重费用,谁都承担不起。虽然某些学校有1-2次免费查重机会,但重复率高的论文想要降重肯定得多次修改和查重,而后面的次数都是不免费的。由此,有些“黑心商人”又做起了盗窃有一次免费查重资质学生的个人账号,并以此获利的勾当。

  于是,从2019年起,每当毕业季,愤怒的毕业生们都会将翟天临和“知网”给送上热搜。

  近日,关于“知网”的多个话题,均达上亿的阅读量。

  昨天,光明网一篇《知网的定价权为何如此稳固》,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知网这个全球最大的中文学术数据库,也将“知网”再一次送上了热搜。

  那么,知网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很难被撼动?

  为解答这些问题,笔者特重发两年前文章,具体内容如下:

  “不知知网”翟天临

  前天本号发表了伍思的《翟博士论文抄袭揭开了学术资本化的黑幕》,演员翟天临引出了北电学术不端这个瓜,伍思的文章抨击了教育产业化背景下学术资本化的现象。

  翟天临因为知网中枪,知网却也因为“最低充值费”同时上了热搜。来自苏州大学的学生小刘在中国知网下载文献时,因需付费7元而在“充值中心”里充了50元。令小刘不解的是,根据知网规定,这50元没用完不给退,交出去的钱成了泼出去的水。

  顺藤摸瓜,笔者查找了一些信息,发现原来知网的水也这么深啊!坐拥政策扶植的知网,竟然沦为大资本赚钱的机器……

  “来头很大”——知网的“白手套”

  据中国知网官网介绍:“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的概念,由世界银行提出于1998年。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实际上,早在1996年年末,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创刊仪式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学术界、图书届、信息产业界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共同参会。1998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正式成立,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系统工程全面启动。1999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被作为国家标准由新闻出版总署正式下发执行,所有图书馆电子信息检索系统必须遵循这个规范。从此,“中国知网”内容建设由电子杂志社承担,技术与服务由同方知网承担。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