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毕节天渠——比红旗渠更早的悬崖水利工程
这是新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一经组织起来就创造的奇迹。在它的家乡,人们叫它天渠。它与红旗渠引来漳河水不同,它在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半山拦截天降甘霖,引来灌溉土地和滋养人畜。红旗渠是当年林县一县人民修的。毕节在悬崖绝壁上修通的“卫星渠”,是一个合作社的农民在1956年动工1958年修通的。1958年底卫星渠荣获国务院“最高水利建设成果奖”,对全国兴修水利产生重要影响。1960年红旗渠在中原动工。
仰望天渠
在它的家乡,人们记得为修天渠献出生命的人。2020年夏,我寻访当年的建设者,他们异口同声讲到一个名字:徐荣。
“徐荣是干什么的?”我问。
“领导打沟沟的。”一个老人说。
他87岁了,叫刘显荣。坐在我面前的还有82岁的许光福和80岁的单怀忠。他们甚至记得徐荣的妻子叫顾尚英。“她带着一岁多的女儿来的。光顾了修渠,孩子感冒发烧,死了。”刘显荣说。我顿觉这里面有不寻常的往事。
刘显荣讲述修天渠的经历
“徐荣的妻子还在吗?”
“很多年没见到了。”
8月下旬,问询到了徐荣妻。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去看望徐荣家人。我也去了。顾尚英已82岁,同二女儿一起住在七星关一个小区。听说市领导来看她,顾尚英眼圈红了。周建琨说:“对不起,我们不知道,我们来晚了。”
62年过去了,徐荣在顾尚英心里永远是年轻的。问起往事,渐渐,屋里的气息仿佛回到从前……我听到了马蹄声,一个年轻人骑一匹黑马在村路上由远而近。那时刻顾尚英正在割猪草,她也直起身来看,看到那人勒马停下,让马停候在路上。那人向她走来,走到不近不远,站住了,盯住她看。
“这人怎么这样?”这是顾尚英对徐荣的第一印象。
这年顾尚英16周岁,她不割猪草跑回家了。没几天有人上门说亲,来人是顾尚英的堂哥,堂哥来帮那个骑黑马的人说亲。这时知道了那人叫徐荣,是本乡小龙村的。来人说,徐荣参加过抗美援朝,刚从部队回来,在撒拉溪乡政府当文书,那天他是骑着黑马去乡政府上班……我不禁想,这简直是一部电影的画面,一个“黑马王子”骑马走过春天的田野,忽然看见一个美丽的村姑……然后有人上门说亲来了。
“一说就成了吧。”
“我不同意。”顾尚英说。
“啊,为什么?”
“他自己跟别人说,他跟我好了。我听了很生气。我都没同意,他怎么能这么说?我更不同意了。”
“那后来怎么办?”
“他这个人,想做什么一定要做成。他想娶我,也是这样。”顾老太太脸上掠过一抹飞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