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美国涉华恶法
今天,美国参议院将就“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进行表决,通过已是大概率事件。
如何确保在未来技术和工业领域的世界领导地位,这被美国视为对其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问题。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的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立法举措,昭示着科技竞争必将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重中之重。
1
“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以下简称“法案”),早就被贴上了“必须通过”标签。
它以“无尽边疆法案”为母本,将“2021战略竞争法案”“2021应对中国挑战法案”等相关立法作为修正案加入其中。
在进入院会程序后,两党议员纷纷夹带私货,塞入了611项各种修正案内容,最终拼凑成了一份长达1420页(5月28日数据)的综合法案。
这一“法案”涵盖了遏制中国和科技竞争、国际联盟外交事务、航天、芯片和5G无线、购买美国制造、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无人机、医学研究等诸多议题。
它被比喻成国会参议院大厅里的圣诞树,所有议员都争先恐后地在上面挂上自己心仪的法案,一旦立法通过,也都能在树下找到自己满意的礼物。
同时,美国众议院也提速推进着自家的“确保美国全球领导地位与接触法案”,简称 “鹰法”。
虽然最终以哪个版本为主导尚未可知,以及表述上还有待继续磋商、合并和扬弃,但这却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针对某一特定国家的一揽子法案,是一种美国式“举国体制”的战略演练,体现出强烈的技术民族主义和技术安全化倾向,预示着美国正通过系统性立法的方式开启“制华时代”。
2
“法案”各组成部分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美国政府心心念念旨在提高产业科研投资、确保美国科技领域绝对优势、强调长远布局和国家竞争意味浓厚的“无尽边疆法案”。
The Endless Frontier,现在很多人称为“无尽前沿”,其实Frontier是美国的一个文化矢量。
从西进运动拓殖开疆的Frontier,到肯尼迪时期扩张势力的New Frontier——新边疆,再到美苏太空竞赛时期里根政府的High Frontier——高边疆,Frontier一直处于美国历史演进的动态系统中。在科学研究上,Frontier应该是指不限于本研究领域已有的成功,还可以向其他领域无限拓展。
“无尽边疆法案”呢,强调的恰恰是基础科学研究和面向长远,而不是仅仅瞄准先端前沿。
溯本清源有助于矫正文化程式参照系,把握正确内涵。
“中国”一词在“无尽边疆法案”中出现多次,也是各级标题中唯一提及的外国国家名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