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涅:胡锡进为什么故意把水搅混?
最近,日本外务省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名单,名单上都是在中国舆论场非常活跃、无疑可以被归为“公知”的一些人,总数有144人之多,外务省旗下的“国际交流基金会”向他们提供资金支持,让他们可以非常舒适地在日本以参观考察的名义生活一年以上。
这份名单上有知名度很高的马立诚、蒋方舟等人。
马立诚的观点早已在中国引起了众怒,包括所谓“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没有南京大屠杀”等等;
蒋方舟关于日本的观点,以前知之不多,这次被网友扒出来一些,余涅非常惊讶地发现,她似乎对日本完全五体投地了,就连令人恶心的色情表演,也被她描写得清新脱俗,似乎是什么高雅的艺术。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精日”吧?
看了一下日方的报表,他们其实没有花太多钱,收效居然如此显著,真可谓“低投入,高效益”。
不过,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说,也就有必要问一问了:
日本是不是有意要在中国培养文化上的第五纵队?他们邀请中国“学者”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必须亲日?这种交流对中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是增添了中国人文化自信,还是相反?等等。
行文至此,要强调一句:余涅绝不是反对国际文化交流,相反,余涅认为,国际文化交流应该越多越越好,只是这种交流不能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不能变成单方面的灌输,不能变成滋生“文化第五纵队”的温床。
因此,对“交流”时时进行检讨是必要的。检讨与批评,是为了今后能够更健康地进行文化交流。
但是,令余涅深感困惑的是,民间对此事的追问和讨论才刚刚开始,在国内舆论场颇有话语权的胡锡进,就开始跳将出来,以“环时锐评”的形式为马立诚、蒋方舟们以及日本外务省洗地了。
胡锡进的一贯风格,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回避所有尖锐问题,蓄意把水搅混。
比如,胡锡进写到,
“环时首先要说,由一个国家出资邀请他国各种人士前往本国旅行、学习,这是国际交流的通行做法,不能因为中国某些人参加了西方国家出资的交流活动,就对他们加以指责或进行严厉的意识形态定性。”
这是胡扯,完全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没有人反对国际交流,事实上,这些年来,参加过国际交流的人何止数十万、上百万?真正受到舆论批评的有多少?这次马、蒋等人受到批评,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言论突破了一个中国人的底线。
胡锡进写到,
“客观说,所有国际交流项目都是为了让前来访问和学习的人更多了解本国,影响他们对本国的认知,并通过他们扩散受到影响的认知,促进本国的利益。”
他的“客观说”非常有趣,似乎对方培养“文化第五纵队”是理所当然的,按照这样的逻辑,如果日本外务省组织这些“学者”去参拜靖国神社,以“促进本国的利益”,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