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毛时代一穷二白”的说法就出自总编胡锡进
本号昨天的文章《警惕内鬼:毛泽东时代“一穷二白”是谁的说法?》,指出环球时报在宣传报道时,存在将新中国前三十年说成“一穷二白”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文章推断这可能是环球时报个别记者的问题以及总编失察的问题。
然而,进一步查证之后,笔者却发现,“一穷二白”的说法原来在胡锡进本人及其领导的环球时报社由来已久:
胡锡进在2012年4月13日的微博中,就将毛泽东时代称作“一穷二白”,胡说什么“一穷二白”搞出两弹一星,“纯属万幸”:
胡锡进这里的“万幸”实际上就是“侥幸”的意思,潜台词就是说“毛泽东时代连饭都吃不饱还搞两弹一星”。
胡锡进这里明显犯了一个史实错误,朝鲜的化肥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是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的事。因为朝鲜本来就是一个小国,工业链配套离不开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不可能像中国一样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随着苏联解体,这样的支持没有了,国际封锁环境下朝鲜进口石油都困难,没有原材料、没有化肥工业装备和维护的基础,这才导致朝鲜化肥工业毁灭,就连已经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农业机械都无法继续使用,农业生产水平才大幅倒退。所以,朝鲜科研实力的底子其实并不弱,能搞出运载火箭和核弹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上世纪70-80年代,一直是朝鲜在向韩国援助粮食,朝鲜的农业发展水平在当时是领先中国的,尽管毛泽东时代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已经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两弹一星的成功,得益于毛泽东时代建立起来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得益于钱学森这样的一大批人民科学家和基层技术人员、工人的辛勤付出,哪里有丝毫的“万幸”或“侥幸”?
胡锡进的这段微博不仅是历史偏见,更是无知!这样的知识水平和立场,与他的总编身份严重不符。
在2020年7月20日的环球时报社评中,再次出现将毛泽东时代说成“一穷二白”的问题:
上文说到80年代留学出国无法“感同身受”变化,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这篇社评所谓的“最近几十年”,显然指80年代后的“最近几十年”,不包括前三十年;“还会一穷二白”的潜台词就是“还会‘像前三十年一样’一穷二白”!
还有今年3月17日,胡锡进一篇“绣红旗”的微博:
这篇微博将毛泽东时代与杨白劳所在的旧社会的贫穷等量齐观,称毛泽东时代留下“一手烂牌”。(笔者在文章《胡锡进儿时的玻璃丝是父母工资买的,喜儿的红头绳却是杨白劳用花呗赊的》中已经进行了驳斥)
6月1日,胡锡进还发表了一篇《环时锐评:坚决反对有人学着BBC腔调否定计生政策》,文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