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我们该如何面对“内卷化”?
最近,关于“内卷化”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成为热门话题,各种讨论甚嚣尘上,走在路上遇到朋友你不聊两句“内卷化”都显得你没文化。“内卷化”一词最早来自哲学家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一书。康德定义的“内卷化”就事物内部或者社会内部的一种细致、固守、停滞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内卷是同一个层面上的内缠、自我维系和自我复制,没有创新,没有发展。将“内卷化”这一概念工具用于中国社会的分析的始于华人经济史学家黄宗智。他用“内卷化”的概念解释了“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但是他的观点在学界仍有一定争议。所以说“内卷化”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独有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它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
“内卷化”的概念,为什么近一两年又会热起来呢?目前,全球经济低迷再加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量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各行各业的情况都不太乐观,所以很多人又开始反思“内卷化”的问题。
面对一些行业或领域的“内卷化”的现象,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们不能像有些所谓的专家一样,居高临下的一味否认我们社会存在“内卷化”的现象,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内卷化”现象不是某个时代特有的,也不是某个行业或领域特有的。所以,也不要动不动就归结为体制或者制度问题。世界上又有多少体制或者制度又是尽善尽美的。而且往往体制或制度的应变又滞后于社会问题的出现。当然,不可否认在一些行业或领域确实是一些制度的缺失导致行业“内卷化”的。例如教育行业的抢跑问题,课外辅导班的抢教学进度问题,打破了学校教学的正常生态,加剧恶性竞争,主管部门确实要担负起监管职责,制定政策红线。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也确实开始重视课外辅导的规范化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内卷化”问题。中国有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的历史,专制体制之下没有思想自由,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所以社会发展绝大多时候处于同一个层面上的内缠、自我维系和自我复制。我们不可否认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一定的惯性,会对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和想法产生一定影响。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被“内卷化”呢?我就用一个典型事例来做探讨。一个小镇上,有五家鞋店,他们达成默契每天的营业时间是早九点晚五点,大家都相安无事。结果,其中一家店突然延长了营业时间,整个小镇的客流是固定的,你延长了营业时间也就多抢了别人的奶酪,所以其他四家也纷纷效仿,而且营业时间越来越长,而客流总量还是那么多,这就陷入无穷无尽的内耗,这也就是所谓的“内卷化”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例子中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客流总量是不变的。所以,解决“内卷化”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不断增加总量。比如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例如小镇旅游节或者音乐节等活动增加小镇上的外来的人流量,这样也就增加了客流总量。所以,我们也不难发现“内卷化”发展严重的时候,往往也是整个大经济环境不太好的时候。此外,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小镇皮鞋店的例子中还有一个假设那就是这几家店所经营的产品基本上同类型的。这又给我们提供另一个解决“内卷化”的思路。那就是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进行差异化的经营。同质化“军备竞赛”注定没有赢家,所有人最后都是输家。例如中国的高考,虽然“公平”,但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单一,造成了考生的严重内卷。补习班铺天盖地,军备竞赛永无止境,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而在采取“申请制”的欧美国家,由于每所学校的录取标准不同,内卷化的情况要好不少。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所有人要有创新思维,,内卷化自然就消解了。
最后,我们也可以从机制和制度的角度来解决“内卷化”问题。在小镇鞋店的例子里,其实我们可以建立行业协会,来规范经营者的行为,协调约定好经营时间和经营范围,加强自律监督这也是解决“内卷化”不错的思路,再比如在管制度上也可进行一些创新。1913年,亨利·福特受芝加哥屠宰场启发,率先在福特工厂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这一创举大幅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效率。福特汽车也成为全球第一个量产汽车的厂家。这一创举也避免手工作坊时期汽车行业的“内卷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