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话”还是讲“正确的话”?与张文木老师商榷


  张文木老师是笔者比较敬重的战略学大家,他的书和文章让笔者获益匪浅。今天,从“东方复兴之梦”公众号读到张文木老师的一段新文字:

  细细品来,笔者有一些不同意见,希望能与张老师公开交流一二。本文算是抛砖引玉,同时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吧。

  关于李陵兵败被俘,班固在《汉书》卷五四《李陵传》有详细记述: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单于)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遂降。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别将李陵从军押运辎重、粮草。

  作为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当然不甘只给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跑后勤,于是就向汉武帝主动请缨说:“陛下,我的部下都是精兵良将,不愿押送粮草,愿独领五千军深入匈奴王庭,斩杀敌军。”汉武帝就同意了。

  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其后,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率大汉主力的李广利却不予支援。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部勇敢作战、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

  李陵兵败被俘投降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汉武帝大怒,满朝臣子跟着一起指责李陵。汉武帝又询问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却刚正不阿地为李陵辩护,认为他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怎么会主动投降呢?而且他带着五千兵却斩杀过万敌军最终才因为没有支援而兵败,这不正表示他的英勇吗?所以司马迁认为李陵只是假意投降。

 

  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还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处以腐刑。不久,有传闻说李陵为匈奴练兵。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

  毛主席对这个事件也曾有评述,大意是李陵献计奇袭,却不考虑配合,孤军深入,最后兵败被俘,实属冒进;而汉武帝支持并推行了这一战略,最后却让李陵承担错误,还杀掉了李陵全家,这是推脱责任。

  李陵兵败,他的献计奇袭究竟要承担多大责任,这个是可以探讨的。但是单就李陵最后被俘而言,主帅李广利在李陵孤军奋战八昼夜、斩敌过万的情况下丝毫不予救援,绝对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查看余下5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