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默克尔!有谁记得她曾亲手把中德关系拽到冰点?

2021-09-27 1095 0
作者: 李小飞刀 来源: 补壹刀

  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的漫长16年划上了句号。

  在她即将卸任之际,一家玩具公司推出了一款纪念版默克尔泰迪熊。

  熊仔身穿默克尔常穿的无领红色外套和裤装,双手交叉放在肚子上,这是默克尔的经典造型。

  在讲求传统的欧洲,女性穿裤装抛头露面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默克尔静静地打破了这条规矩。

  在中国,网民们称呼默克尔叫“大妈”。在德国,默克尔也有个差不多意思的外号——Mutti,源自德语“母亲”(Mutter),这原本是政治对手给她起的绰号,后来变成了德国人对默克尔的昵称——像老妈妈一样严谨、务实、低调。

  对德国人年轻人来说,默克尔的确是“妈妈”一般的存在,不少人在她执政初期出生,如今已经上了大学。在德国近现代史上,默克尔的执政期第三长,排在她前面的是俾斯麦和科尔。

  我们很难将双手放在肚子上的默克尔泰迪熊,与那张著名的德国统一油画中,在一群高举军刀的容克贵族中一袭白衣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放在一个维度中衡量。德国人也已经想不起,一个个性鲜明锋芒毕露的德国领导人应该是什么样。

  但低调绝不等于低能。

  16年总理任期内,她经历了4位美国总统、5位英国首相、9位日本首相,经历了四次重大危机:金融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和新冠疫情。危机成为默克尔任上的主题曲,而她把德国从2005年的“欧洲病夫”变成2021年的欧洲经济支柱之一和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并引导欧洲度过历次重大危机。

  她是为数不多在东西方都能获得积极评价的西方领导人,是为数不多对华保持清醒认识,对中西方关系抱持包容态度的西方领导人。“她用科学家的理性来审视政治”,这是微博上一位网友对默克尔的评价,考虑到科学家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地位,这是相当高的评价。

  她所以能获得这样的声望,与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胜任了“欧洲号”的舵手岗位紧密相关。对欧洲乃至整个西方来说,中国崛起是机遇还是挑战?默克尔给出了理性和严谨的回答。

  她是怎么做到的?

  1

  2008年10月,默克尔来华出席亚欧峰会,由于行色匆匆,她忘记了提前准备好的大衣。访问期间,她连一点点时间也要利用起来,随行人员发现居然能一手拿筷子吃饭,一手握紧话筒讲话。

  德国媒体当时评价称,默克尔“像一个孩子般学着理解中国”。

  按默克尔自己的话说,她不知道为什么在比如西藏问题上“中国人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她想了解打交道时如何更适应中国人,如何了解中国人,比如知道他们在一个具体问题上会产生怎样的反应。

查看余下7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