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了王力宏毁三观,“优质偶像”也只是商品
这两天,华语乐坛著名歌星王力宏的前妻李靓蕾在微博上一篇曝光长文又掀起了吃瓜群众的集体讨论。首先李女士的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有理有据,不卑不亢,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具有一定公共属性,没有停留在对个人经历的描述和抱怨。
当然,目前事情还处在李女士单方面的声明中,有人开始质疑文章中一些内容的真实性,也有人试图挖出李靓蕾本人的黑料。不过这对王力宏来说可能意义不大了。无论李靓蕾是不是完美受害者,王力宏团队经营了二十余年的完美优质偶像的人设都在一夜之间崩塌且难以重建了。
单纯的明星八卦并不值得讨论,今天之所以想写一下这个事情,是因为王力宏代表了一种长期以来我国不少人心中的“偶像模板”。最近这两年,“华语乐坛完了”这个话题频频被大众所讨论,和这两年乌烟瘴气的华语主流流行圈子比,00年前后的华语乐坛自然会被反复提起,到如今被捧到越来越高的地步。而00年前后的华语乐坛,自然就绕不过去周杰伦,王力宏,陶喆这三个代表港台流行乐原创水平的高峰。其中,王力宏以深厚的唱作实力、出众的外貌和一直以来没有绯闻缠身的形象被认为是港台音乐圈中最优质的偶像。(说起来这三个港台流行乐代表人物,目前已经因为婚姻道德问题凉了两个了)
不意外的是,一些人在微博评论区留言说,王力宏事件让她们再也不相信男人,永远不结婚了。这种长期拒绝观察和体会真实的世界,而让媒体营造出的好事或坏事决定自己三观的行为,精神状况让人堪忧。
这件事真正应该让某些人放弃的,不应该是美好婚姻、爱情和伴侣的追求,而是“追星”和“偶像崇拜”。“优质偶像”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式的营销和包装,一些常见的饭圈言论比如“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更是令人哭笑不得,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评选道德模范或感动中国。
明星本质上就是一件商品,而且是快消品,但是许多观众却总喜欢给自己还有给明星加戏,把他们当做偶像、信仰乃至人生的指南。当然这背后还有商业公司和媒体推波助澜。没认清明星和偶像的商品属性,而是真把他们当成精神世界里的主宰,才会出现这种明星偶像出了事就会觉得像天塌了一样的幼稚情况。
处在当下社会,接触和享受娱乐消费品是每个人不可避的,作为普通人来说,怎么样既能正常的享受娱乐,又不会因为被明星偶像之类的搞得动辄三观崩塌精神状态不正常甚至开始不相信世界不相信身边的人呢?显然我们需要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当代娱乐业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一切职业身上神圣的光环都消失了,包括医生,律师,牧师这些本来有很崇高意义的职业。更不要说明星本来就是娱乐大众的职业,在当代资本主义体系下, 他们长期处在商业消费链条的中枢节点中,金钱和和名望俯拾即是,所以道德标准和处事准则的基础毫无疑问离普通人相去太远。想从当下的“明星”群体中选一个作为“偶像”,无异于屎里淘金。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