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剥离“企业办社会”的再思考——新一轮央企实行“瘦身”要三思


  回顾整个国企改革的过程,剥离“企业办社会”是重中之重。近年开始的中央直属企业的“瘦身”,则把国企剥离“企业办社会”推向最后的阶段,也成了国企剥离“企业办社会”的“收官”之作。可国企剥离了“企业办社会”实际效果如何?央企继续搞“瘦身”剥离,该有多少前车之鉴?

  一、毛泽东时代“企业办社会”是经济建设突出特色

  所谓的“企业办社会”,百度词条给出的定义:“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国有企业而言的,企业建立和兴办了一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机构和设施,承担了产前产后服务和职工生活、福利、社会保障等社会职能。”企业给员工提供住房建设了家属区,什么食堂、小卖部、幼儿园、学校、医院、澡堂、影院等几乎所有福利性低收费的生活设施。一个大型国企相当于一个“小社会”,这就是毛泽东时代发展经济建设的一个突出特色,就在这种经济模式下,新中国从“一穷二白”,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工业强国。

  毛泽东时代还不仅“企业办社会”,甚至还“企业办城市”。诸如,先有阜新矿务局,才有阜新市;先有辽化,才有辽阳市;先有辽河油田,才有盘锦市;先有大庆油田,才有大庆市;先有攀钢,才有攀枝花市;先有了金川矿,才有了金昌市等。至于因生产建设兵团设立的城市,仅在新疆就有14座。大批因企业而兴建的城市,甚至由企业直接管理的城市,不仅高效率支持企业发展,也由于在中西部大批出现这样的城市,也彻底改变了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特别是经过“三线建设”,很多大型国企都落户中西部,一个大企业就是一座城镇和城市,这类公司小镇分布广泛。后来的改革,剥离了企业的社会功能,大企业一搬走,整个地区就塌方性陷落,资金、技术、人才等向东部集中,东西部地区发展出现严重失衡。

  二、大中型国营企业办社会有8大好处

  新中国成立很长一段时间,国有企业实行“企业办社会”,社会是不死的企业,企业是不死的社会,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突出特色,也是毛泽东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突出特色。而大中型国营企业办社会有八大好处:

  减少工人路上奔波的劳顿。国企办社会,首要是在工厂周围给职工免费提供家属房,这不仅减少了工人路上奔波的劳顿,减少员工上班的交通费用,也将节省下来的上下班行路时间,用到学习与娱乐,无疑提高幸福指数。

  缓解城市交通的巨大压力。职工在工厂周围居住,拎个饭盒走几步就可以上班,自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无序的城市人口流动,减轻投入城市道路扩建的资金压力。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