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大秦赋

2021-01-25 1010 0
作者: 笑傲江湖 来源: 红歌会网

  78集长篇电视剧大秦赋断断续续的看完了,总的感觉很好。虽然说是艺术作品,不是历史教科书,但我感觉比历史教科书更可信可学。战国时期的历史头绪纷繁,早年读过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东周列国志、先秦文学选编等书,似都难以贯通,有时还会云里雾里,东扯西拉,张冠李戴,就是说,对战国时期的历史有些头痛。看了大秦赋,各种教科书里面的文字都活了,生动的场面、传神的人物、完整的事件情节,使人仿佛置身于战国之时,进一步明白了当时为什么要统一,六国为什么统一于秦的道理。对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因此建议喜欢中国历史的朋友,学习历史课本的学生,不妨看看大秦赋,看必受益。

  伴随大秦赋播放,形成网络热评,肯定的多数,否定的也有一些,否定的论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秦始皇是暴君,大秦赋美化了秦始皇,二是大一统国家不一定就好。 秦始皇作为暴君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但秦始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暴君,实行了什么样的暴政,看过大秦赋以后,感到过去意识中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暴君暴政的方面是被夸大了。实际上秦始皇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残暴,也有柔情,也勤政爱民,也很把握政策尺度。统一六国的初衷是为了中止几百年各国之间的战争,减少人民的死亡和痛苦。在统一战争中,对于被消灭的国家人民给予大秦一样的政策,投降的王室给予公侯地位待遇,只是对于投降而又反叛的予以消灭。 秦始皇修建郑国渠,发展农业生产,吸引六国流民定居,扶持生产生活,不仅秦国人民称赞,六国流民也都感激。 至于秦始皇废除分封制,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国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则是争议各方都承认的事实。只是主张各自为王的分裂势力认为统一不好罢了。 反对秦始皇的人不妨反思一下:如果秦始皇真是如同一些人骂的暴君,真是那样不堪,秦始皇如何能够统一六国,建立传世功业,成为千古一帝。当然秦始皇后期苛政,加上大革必有大难,以致三代失国,另当别论。 因此,大秦赋还原了一个比较真实可信的秦始皇。 记得1970年代,传抄过毛主席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虽死事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返文王。 现在看当时传抄还是比较准确的,只是那时传抄的第二句,现在都写成祖龙魂死业犹在,不知毛主席手稿到底是怎样。《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是毛主席写的最后一首咏史诗,也是一生中写的最后一首诗。 郭沫若先生1943年至1945年集中研究先秦诸子的思想学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庄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名辩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韩非子的批判》、《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后分别结集为《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这些观点自发表以后,在历史和思想史、哲学史等学术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和争鸣。郭沫若认为自己是以人民为本位的道理进行批判的,“合乎这种道理的便是善,反之便是恶”。他说他之所以比较推崇孔子和孟子,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在各家中,比较富于人民本位的色彩,没有达到后代儒者那样下流无耻的地步。他对初期法家也是肯定的,而对韩非的“法术”、“君主本位”思想和秦始皇的“极权主义”则持否定态度。

查看余下3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