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为什么一触即溃?
今天俄罗斯普京总统下令进军乌克兰,乌克兰方面未经明显抵抗一触即溃。
据俄媒报道,乌克兰边防军未进行抵抗,俄军顺利跨越边境,进军哈尔科夫、顿巴斯和敖德萨等地区;乌克兰国民卫队司令部被摧毁,开战一小时,乌克兰海空军已全军覆没。
这表现似乎还赶不上淮海战役时的国军。
国内大批吃瓜群众火速围观,并创造了一个新词:乌心工作。
在996工作制下被压榨到要猝死的打工人们热烈关心起了万里之外欧洲的战事,这倒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甚至还有人莫名其妙的高潮了起来,认为乌克兰给台湾做了示范,早上出兵,中午就统一了。
如果事情真怎么简单,胡锡进们的底线也就不会屡次被践踏了。
普京说乌克兰历史上就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以此论证其发兵的合理性。这个观点也受到了一些人的热烈拥护,无非是想借势警告一下台湾。但是,不知为什么没有人记起我国历史上东北和西北的大片土地哪里去了。
不过乌克兰的表现确实差劲,甚至不如俄格战争时期的小国格鲁吉亚。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总兵力只有2万多的格鲁吉亚率先发功了进攻,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也展示了其战斗意志。
为什么拥有20多万军人的乌克兰却在俄罗斯的进攻下一触即溃呢?乌克兰的失败能为台湾问题提供参考吗?
乌克兰的失败有其必然性。
首先,乌克兰作为独立民族国家存在的历史很短,大部分历史时期都处于周边大国的统治之下。第聂伯河将乌克兰分成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地区长期处于沙皇俄国统治之下,俄罗斯文化在东部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自1654 年3月后的200年间,沙俄一直牢牢控制着乌克兰。沙皇采用刚柔并济的办法,实施同化乌克兰的政策。1876 年5月,亚历山大二世还签署了《厄姆斯法令》,禁止乌克兰国内出版和使用乌克兰语,该法令直到1905年才被废止。沙皇俄国时期执行的民族同化政策使得大部分乌克兰人逐渐抛弃了自己的母语和文化传统。
乌克兰西部的加利西亚地区曾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管辖下,直到二次大战结束前,仍有超过700万的乌克兰人生活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境内。由于长期处于俄国和苏联管辖之外,西部成为历史上乌克兰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活动区域,在语言、宗教和文化上仍然保持着较为传统的乌克兰色彩。
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东西部存在的种族、宗教和语言差异导致其缺乏凝聚力,东部的亲俄离心倾向很强。加上乌克兰政府对东部俄罗斯族的打压和歧视政策,推行强制乌克兰化政策更加剧了东部地区同乌克兰中央政府的冲突。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